试析传统社会的道德示范群体
本文选题:传统社会 切入点:道德示范群体 出处:《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道德示范群体往往同一定的职业群体、社会阶层或团体等相关联,以群体的形式出现,是其群体固有道德、稳定道德的总体反映。传统社会道德示范群体的形成,从伦理道德角度来看,一是得益于家庭道德教育;二是得益于学校道德教育;三是得益于浓重的社会道德氛围;四是得益于世代相传的职业道德教养。
[Abstract]:Moral demonstration groups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certain professional groups, social strata or groups, and appear in the form of groups, which are the overall reflection of their inherent morality and stable moral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thics, one is to benefit from family moral education; the other is to benefit from school moral education; third, to benefit from the strong social moral atmosphere; and fourth, to benefit from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所;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可溪;前苏联道德教育理论嬗变的轨迹[J];道德与文明;1993年06期
2 罗明星;读《现代道德教育论》[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8期
3 高正荣;论道德教育生态环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8期
4 仁直心;;道德是做人的根本[J];乡音;2004年06期
5 曾志云;试论道德运行的内外机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唐汉卫;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20世纪下半期西方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3期
7 康海军;对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探讨[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8 牟丕志;闲说伪道德[J];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09期
9 曹辉;;经济学视野中的道德教育价值[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杨华;;简论宋朝家训文献中的道德教育[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史降云;;《老子河上公注》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苗春德;申淑琴;;程颢、程颐道德教育思想浅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陈德安;;荀子论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周详;潘慧;;道德教育中真实情绪的健康发展[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文演;;从克己复礼观看孟荀道德教育论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吴慧红;;基于道德判断测验(MJT)在中国的调查研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程少川;;道德教育的系统观察视角及其认知的艺术与科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10 朱贵平;;《朱子家训》与道德教育[A];02’中国北海《朱熹思想与以德治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松;加强道德教育应有的认识[N];陇南日报;2009年
2 李培超;让高尚的道德回归生活、引领生活[N];光明日报;2006年
3 ;娱乐文化中的伦理精神[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 王珏;驱逐伦理:物欲笼罩的精神危机[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杨凤岗;迪尔凯姆:教会是社会道德的载体[N];中国民族报;2009年
6 王淑芹;道德研究二题[N];光明日报;2005年
7 台北中央研究院教授 刘述先;全球伦理、宗教对话与道德教育[N];联合时报;2001年
8 肖群忠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林贵长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传统“慎独”精神:现代网络伦理的富矿[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王晓媛;加强诚信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N];抚州日报;2006年
10 北京回龙观医院 宋崇升;孝,是一种需要培养的能力[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建国;教化与超越:中国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薛晓阳;希望与命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严蔚刚;道德矢量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菁;养成与反哺[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丹妮;生活德育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玉玲;雅克·马里坦的道德教育哲学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曹显光;试论和谐性及其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何维;论道德社会化[D];中南大学;2007年
5 张水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性特点与道德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莉;从知行分离看道德教育的缺失[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张伟;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8 潘月游;论生命价值的道德支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晓;评现代主知主义道德教育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吴慧红;道德研究新视角: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523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52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