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规范对于事实与价值二分的弥合——论哈贝马斯道德哲学视域下事实、价值与规范的三分结构

发布时间:2018-03-27 10:21

  本文选题:普特南 切入点:哈贝马斯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4期


【摘要】:自休谟明确设定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分立以来,横亘在两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就成为后世哲学家不得不设法跨越的障碍。在道德哲学领域,元伦理学的开创者摩尔更是将以事实为基础推演出道德判断的论证模式称作"自然主义的谬误",这也就在道德向度内彻底割裂了二者。为了克服这一问题,哈贝马斯抛弃旧形而上学的实体预设,将事实、价值、规范的三分结构整合入普遍语用学中,从而为道德知识之普遍性寻求到了坚实的基础。
[Abstract]:Since Hume clearly established the separation between fact and value, the great gap between the two has become an obstacle that later philosophers have had to overcome. In the field of moral philosophy, Moore, the founder of meta-ethics, called the argumentative model of moral judgment based on facts "the fallacy of naturalism", which separated the two completely within the moral dimension. Habermas abandoned the physical presupposition of old metaphysics and integrated the tri-structure of fact value and norm into universal pragmatics thus seek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universality of moral knowledg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基金】:山东大学自主创新项目“商谈伦理学‘道德可证立性’概念的诠证逻辑”(yzc12022)
【分类号】:B82-0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文兵;;普特南论事实与价值之分离之谬——普特南《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述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金;休谟问题及休谟的解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6 张家喜;;我国虚拟财富市场泡沫化倾向的内在机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姜智红;;休谟怀疑主义述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业进;莫志宏;;论社会科学的事实[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刘业进;莫志宏;;从集中控制到框架条件管理——城市规划的演化理论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3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劲松;;论政府治理城市转型中突发公共事件的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洪佳;;合作型信任——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楚明锟;;以正义的眼光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问题[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9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彬;舞龙快乐合作式教学模式在上海市部分中学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蔡明;中国海事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林鹤;戴维·佩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向东;哈贝马斯的伦理思想研究——兼与麦金太尔相比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2 罗敏;刘良恒;;哈贝马斯商谈伦理的运用分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莫法有;陈国跃;;哈贝马斯科技社会观述评[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4 陈亚军;道德的客观性何以可能?──评普特南的道德客观性思想及其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5 费尚军;;普遍性的寻求——哈贝马斯普遍性道德原则的意义与局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胡军良;;试论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四重理论限度[J];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7 郑艳林;;理性危机与话语伦理: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学评介[J];襄樊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8 张向东;;哈贝马斯商谈伦理中道德共识形成的逻辑[J];道德与文明;2009年04期

9 沈云都;;哈贝马斯晚近道德哲学中的民族宗教生活史问题[J];思想战线;2010年05期

10 艾四林,艾军;论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军良;;哈贝马斯的对话伦理学与美国实用主义传统[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刚;;简述哈贝马斯放的基因伦理思想[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5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安红卫;;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重构环境伦理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让·菲利普·德兰;余永林;;作为一种唯物主义方案的承认伦理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5)[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侯才;“商讨理论”视野中的伦理[N];学习时报;2002年

2 龚群;当代西方伦理学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1年

3 彭国华;商谈伦理学的价值与现实际遇[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2 高玉平;道德客观性的证明[D];吉林大学;2006年

3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4 汪怀君;人伦背景下的交往伦理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5 任彩红;霍耐特承认伦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郝相钦;社会变革的道德透视[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勇;交往理性与伦理理性[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2 龚晓s,

本文编号:16711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711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5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