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意蕴
本文选题:传统旅游 切入点:伦理意蕴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旅游是一种生活常态。在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背景下来审视中国传统旅游,便自然会触及到其散发出的浓厚的伦理意蕴:它是人们经营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是安顿人的精神的一种方式,也是培养德性德行的一种方式。中国传统旅游伦理元素是构建现代旅游伦理的重要支撑。
[Abstract]:Tourism is a kind of normal life. Look at China traditional tourism in the unique natur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naturally touched the exudes a strong ethical implication: it is a way for people engaged in daily life, is a way of settling the spirit, but also develop a way of morality and virtue. Chinese. Traditional tourism ethical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tourism ethic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伦理教育与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提升研究”(09C996)
【分类号】: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焱;旅游的定义与中国古代旅游的起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4期
2 梅毅;;试析中国旅游的历时性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谢贵安;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J];旅游学刊;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亚琴;;中西方民族旅游性格形成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2 王佳丽;;近十年来国内旅游伦理研究特征阶段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3 赵建昌;;中国旅游伦理学研究述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金伟;;中国旅游思想史研究述评与展望[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5 谢春山;贾玉云;;异地的休闲:旅游的起源探析[J];旅游论坛;2010年02期
6 郑智;;刑讯与五听:“情实”背后的身体思维模式[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7 贾永平;;论“儒道互补”在李泽厚美学中的确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石力波;;钱穆与李泽厚“情”论比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罗媈;;传统儒家美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长白学刊;2014年04期
10 曹国新,宋修建;旅游的发生、发展及其本质——一种基于发生学的考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吕晓玲;近代中国避暑度假研究(1895-1937年)[D];苏州大学;2011年
2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晖莉;晚明文人佛寺旅游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晓华;旅游者伦理悖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慧;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独立的旅游资源[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现同;两周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宋波;旅游伦理学构架[D];四川大学;2006年
7 王强;基于Google Earth平台的数字旅游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王一珏;中国背包旅游发展可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7年
9 孟莉娟;宋代四川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王蕾;旅游环境伦理探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德刚;中国旅游学研究探源——兼述《中国古代旅行之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许宗元;论陶行知的旅游观[J];江淮论坛;2001年02期
4 郑焱;中国近代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述论[J];史学月刊;1996年04期
5 张晓萍;西方旅游人类学中的“舞台真实”理论[J];思想战线;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杰;;论文学与旅游的勃兴互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王福鑫;;古代旅游的变迁[J];中华文化画报;2008年07期
3 戴舒华;张欲辉;;像花粉一样布朗旅行[J];时尚旅游;2007年06期
4 周家才;以保护为主推进特色旅游——浅谈林业生态旅游开发[J];生态文化;2005年01期
5 于皿;“石湖串月”小考[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陈锋仪,库瑞;网络时代的旅游业[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李咏梅;;用民族文化提升传统旅游风景名胜地的吸引力——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论摘[J];美术;2008年11期
9 黄德源;;《庄子·逍遥游》旅游思想探析[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2期
10 郝爽;;雾里看花文化游[J];文化月刊;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震宇;陈桂珠;;可持续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历史选择[A];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全国首届产业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2 章家恩;;关于生态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CI)[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4 顾晓艳;孟明浩;吴晓庆;;绿色景区及其产品开发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6 王如■;;序[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张璋;;地质公园景观设计原理初探——以河南省矿山公园建设为例[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10年卷(下册)[C];2010年
8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熊春梅;杨立中;梅昌艮;;西部绿色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探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8年
10 马桂芳;;加快发展青海生态旅游业的思考[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言文;网络旅游挑战传统旅游[N];中国贸易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武晓黎;传统旅游服务不能满足需求[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3 刘劲柳;互联网对传统旅游经营和旅游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江卉;599元港澳双飞五日游[N];湖北日报;2007年
5 ;报团冷 自助热[N];哈尔滨日报;2006年
6 王衍用;让传统旅游产品时尚化 把零散旅游产品精品化[N];山西日报;2003年
7 记者 叶晚霞 实习生 舟溪;网上旅游VS传统旅游[N];重庆商报;2000年
8 聂建江 刘晓莉;“牧羊式”传统旅游遭遇新挑战[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9 ;新兴旅行中介电子商务进入传统旅游行业[N];东方航空报;2000年
10 张洵涛;携程进军传统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平;休闲农业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2 陈霁;新媒体背景下的中国旅游营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4 李东;在线旅行服务商业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波;传统旅游企业现代转型的实现路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2 夏静;旅游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朱松节;生态旅游的伦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4 白文宇;旅游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及其在旅游度假区的应用案例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胡孝林;苏州旅游近代化研究(1912-1937)[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李翔宇;地方政府旅游体验经济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刘保;基于畲族文化特色的畲山水森林人家规划[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8 朱勇学;佛教生态旅游规划方法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年
9 李佳;基于散客旅游信息需求的旅游供应链管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吴继敏;生态旅游及其承载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2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7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