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声誉效应视角下国有企业道德风险控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8 14:56

  本文选题:国有企业 切入点:声誉效应 出处:《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文章立足国有企业道德风险的现状,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国有企业存在短期行为与和谐社会不相符的情况,在分析声誉的信息效应、资本效应、社会感效应三大效应的基础上,通过KMRW声誉模型进一步证明声誉能对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行为形成一种约束机制,进而分别建立了声誉三大效应下国有企业道德风险控制机制,对遏制经理人机会主义行为、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增加企业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国有企业道德风险控制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hazard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finds out that the short-term behavio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oes not match with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rough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nformation effect, capital effect and social sense effect of reputation. Through the KMRW reputation model, it is further proved that reputation can form a constraint mechanism to the behavior of manager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n the moral hazard control mechanis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under the three effects of reputation is established, which can restrain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manager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increase the valu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theoretical and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moral hazard control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Q024)
【分类号】:F276.1;B8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迅,韩亚琴;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2 高小玲;;现代企业道德风险研究述评——企业道德论争、风险源与风险管理[J];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3 陈国进;林辉;王磊;;公司治理、声誉机制和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6期

4 李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现状及成因分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潘成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实现机制探析[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纲;唐立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黄苏萍;;企业社会责任、创新和财务绩效[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王海燕;陈华;;违规监管、管理层薪酬与公司治理[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4 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7期

5 吕立伟;;企业税收保值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履行的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年08期

6 赵璐;祝锡萍;;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09年12期

7 杨帆;张梅芳;;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述评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8 刘洁;王前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3期

9 谭利;李亚楠;;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治理变革——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探析[J];财会通讯;2010年33期

10 龙丽霞;;房地产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劲松;梁红英;;立法导向、投资者诉讼与公司治理水平改善[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2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白永秀;赵勇;;理性、激励机制与企业社会责任构建[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王铁男;;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与指标体系研究[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杨克泉;王丽伟;;中国企业税收保值信息披露社会责任履行实证分析[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关义;;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永续经营[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熊胜绪;刘立燕;;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A];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5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吴照云;刘灵;;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层级模型和制度共生[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9 崔秀梅;;市场化进程、最终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Is the Accounting Control Enough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东;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人为操控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瑞;中国情境下消费者CSR反应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文武;企业社会绩效的治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5 姜志华;企业高管价值观、组织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于高阶理论的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吕旭峰;我国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杜湘红;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的监管政策效率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张亚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余劲松;法律环境对投资者股市参与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理论和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樊建锋;污名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慧敏;乳制品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立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张金华;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群群;基于企业竞争力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斌;股权结构、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祖威;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与员工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8 杨洁珊;企业家社会责任导向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任连胜;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0年

10 杨莉;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价值与竞争力的互动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国进,赵向琴,林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2 姜启军,贺卫;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10期

3 蒋洪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亟需加强[J];环境保护;2010年21期

4 彭建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因、内容与动力——“三因三色三力”理论[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5 伍利娜,高强;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6 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06年10期

7 吴永辉;;论我国绿色证券制度的完善[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胡涛;林永茂;;绿色证券:切断污染企业直接融资渠道[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8年03期

9 蒋大兴;;公司社会责任如何成为“有牙的老虎”——董事会社会责任委员会之设计[J];清华法学;2009年04期

10 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WTO经济导刊;2007年Z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马龙生;[N];中国商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晔;论道德风险与道德创生[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张继红;论我国道德风险行为的制度性因素[J];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3 田娟娟;;后金融危机时代重释道德风险的内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年11期

4 刘子卫;祝锡永;;工程项目中的道德风险研究[J];建筑;2006年24期

5 李莉;“道德风险”的控制与市场道德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4期

6 袁安照;道德风险、公司理论及其方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7 洪浩;;华尔街黑洞——道德风险VS制度防范[J];华商;2002年Z1期

8 杨俊凯;杨文兵;;论道德风险[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潘自勉;道德自律与道德风险[J];哲学动态;1992年01期

10 郭晔;论财政风险中的道德风险[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飞;;金融危机中政府注资道德风险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晓轮;中国银行业信贷道德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平;政府或有债务中道德风险及其防范[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冀军;银行业道德风险的经济学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郭晔 ;道德风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刘鑫;存款保险道德风险及定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陆劲松;道德起源及其功能的经济博弈维度探求[D];西南大学;2006年

6 熊卫平;网络技术的道德风险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7 鲍洪刚;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伦理建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8 陈朝晖;行政和解的道德审视[D];南华大学;2012年

9 管寅杰;投资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分析与防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10 高晓霞;公共决策的伦理维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676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76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