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与还原——杜威对事实与价值难题的破解
本文选题:杜威 切入点:事实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事实与价值问题源起于休谟,深化于摩尔,但二者只是对事实与价值作了区分;在以艾耶尔为主要代表的情感主义的逻辑里,事实与价值产生了断裂;价值判断不仅不是事实判断,而且其功能仅仅是情感表达而已。针对情感主义的极端观点,杜威力图还原事实与价值的联系,提出价值即事实、价值判断是事实判断;认为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的区别只是在于它对人类生活行为的指导功能。杜威对事实与价值难题的破解为当代事实与价值二分在理论上的崩溃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这种二分法在现实中的消解提供了启示。
[Abstract]:The question of fact and value originated in Hume and deepened in Moore, but they only distinguish between fact and value, and in the logic of emotionalism represented by Ayer, fact and value break down. The value judgment is not only the fact judgment, but its function is only the emotion expression. In view of the extreme viewpoint of emotionalism, Dewey tries to rest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act and the value,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value is the fact, and the value judgment is the fact judgment.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value judgment and fact judgment lies in its guiding function on human life behavior. Dewey's interpretation of facts and value problems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theoretical collapse of the dichotomy between facts and value.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the dissolving of this dichotomy in reality.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杜威价值哲学研究”(GD12XZX06) 广东省党校系统2012年科研课题“杜威价值哲学研究”(12ZX01)
【分类号】:B82-0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杏苗;;论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消解[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2 唐勇;论大学制度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方一帆;;论行政忠诚的困境与培养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6 彭启福;宗教、迷信和科学的早期发展管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钱雯;;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付川;;西方理性传统与浪漫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陈烨;;动态渐进规划体系中的总体规划评估机制解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曾云莺;;耻感、耻德与公共文明的培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5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杜疆;;试论归纳问题及波普尔的解决方案[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于一鸣;;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与宗教[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9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龙佳解;蒋晓东;欧庭高;;论杜威的科学划界观[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白雪峰;当代中国大学人文精神的培养[D];辽宁大学;2010年
7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晓飞;自由软件运动背景下的自由软件伦理精神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华丽;初中生道德情感的理论分析及培养途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姜义颖;休谟的技术观剖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继文;公共产品的法律调整模式选择及其制度构建[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锐;杜威道德观略论[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程焱;;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评价[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年01期
3 刘美玲;蒋丽红;;浅论杜威的工具主义伦理学[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4 靳培培;;杜威人性观及对道德教育的现代借鉴意义[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罗秋;;简析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J];文教资料;2010年33期
6 李志强;;杜威伦理思想的重新解读[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范小凤;;杜威人性论的现实观照——积极道德人格的培育[J];才智;2010年10期
8 仲彬;关志超;魁海琳;;论人本主义人生价值观的诱惑性及其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9 游柱然;;论杜威的道德想象模式及其对现实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志强;;科学精神的再启蒙——杜威道德理论中的理智方法及其对道德教育的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孔润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论伦理学的发展(摘要)[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涛;;德性的荒野及其拯救[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玉j;;论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朗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杜威、涂尔干和康德“变”民国德育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四平师范学院 兰秀良;社会伦理学构想[N];光明日报;2007年
3 崔建霞;当代中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N];学习时报;2008年
4 张西立;具体看待普世价值[N];学习时报;2009年
5 辽宁师范大学教授 杨秀香;科学发展需要道德支持[N];大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奇峰;以“道德自我”概念为核心的杜威道德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马如俊;论杜威的自然主义伦理学[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志强;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幸玉芳;杜威的伦理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国民;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晓;评现代主知主义道德教育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梅芝;科学、道德与人[D];山东大学;2008年
5 伍丽;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对我国环境道德教育的启示[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郑亚莉;西方主体性道德教育及其价值[D];苏州大学;2006年
7 何海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中主体价值选择的探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8 程亚鹏;卢梭道德教育方法探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爱国;价值设定[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贺娟;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D];河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1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8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