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道德认同概念辨析

发布时间:2018-03-31 01:35

  本文选题:道德认同 切入点:道德人格 出处:《伦理学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当前社会,道德问题日显突出,道德认同因其关涉道德如何深入人心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但当前学界对道德认同的概念尚未十分明晰,我们在对人格说、图式说、社会化说、内化说四种视角的道德认同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道德认同概念进行了新的厘定。
[Abstract]:In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moral proble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the moral ident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because of its concern about how morality is deeply rooted in the people's heart. However, the concept of moral identity has not been very clear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present. We are talking about personality and schematic theory. On the basis of discriminating and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moral identity from the four perspectives of socialization and internaliz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mor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文化差异背景下的道德认同问题研究”(12K109) 湖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主体差异与道德认同研究”(2010YBB283)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易法建;道德图式初论[J];武陵学刊;1998年04期

2 万增奎;;西方德育心理学研究的新主题:道德同一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3 马向真;;人格面具与道德认同危机[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4 李茂平;;现代理想人格塑造与道德修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龚长宇;;道德社会化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年06期

6 何建华;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认同[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6年06期

7 吕耀怀;论道德图式[J];哲学动态;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于师号;;基于角色转换的大学语文教学新模式[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杨飞;“利他行为”新解[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刘长运;茆长荣;;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调查——以丹霞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5 毛瑞芹;;城乡文化冲突视域中的农村大学生再社会化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葛明贵;指导语对解决四卡问题影响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邬丽群;何景洋;高明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陈云亮;;“挥泪斩马谡”悲剧的社会心理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甜甜;;暖春中的社会心理学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彭涛;;公开还是不公开?——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四条第四款的理解[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罗宝珍;;浅析叛逆期青少年对电视的逆反心理[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吴彩强;;意向性和背景[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6 徐新林;;文化冲突、和谐校园与农村大学生社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纪伟;;正名·定分·成事——法官角色定位之于审判权独立行使[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8 陈焱焱;;试论德育中的教师权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9 何兵;;人文关怀中情感思维的价值审视[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晓东;;地震救灾中的表演性亲社会行为对心理层面的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yN;团队情绪智力、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君玲;网络表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游泓;情感与信任关系的社会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10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丹;新时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婷婷;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石岩;SNS对人际传播的不良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晓明;高等学校服务育人工作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杨志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丽;论互动性重要他人对小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吉丽;初中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沟通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孟杰;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的有效途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游梦潇;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福;皮亚杰的“图式”学说浅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05期

2 袁贵仁;试论人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05期

3 程建平;主体性人格培育论[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桑春红;;创新人格是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人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4期

5 李桂梅;;和谐社会的人生观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6 吕耀怀;论道德单元[J];江汉论坛;1995年02期

7 胡继明;;孔子理想人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邵宪梅;韩柱;;和谐社会理念下理想人格的构建及其实现[J];兰州学刊;2008年03期

9 郑淑杰;社会图式理论述评[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王子坤;杨向荣;;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重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曾晓强;;国外道德认同研究进展[J];心理研究;2011年04期

2 黄华;;社会认知取向的道德认同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年06期

3 丁芳盛;;大学生道德认同现状分析及其培育策略[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年02期

4 王兴超;杨继平;;道德推脱与大学生亲社会行为:道德认同的调节效应[J];心理科学;2013年04期

5 王兴超;杨继平;刘丽;高玲;李霞;;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6 黄宝东;;道德认同理论及其对组织伦理教育的启示[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2年Z2期

7 曾晓强;;道德认同研究进展与德育启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庞慧敏;段羽佳;;政论纪录片创作中的道德问题[J];中国电视(纪录);2014年03期

9 赵磊;;技术对人性的叛离及其人性化解救[J];齐鲁学刊;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万增奎;杨韶刚;;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念的现状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民盟中央主席 蒋树声;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认同[N];人民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沈琴;道德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刘尚刚;养育风格、道德认同与心理距离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885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885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