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生态伦理意识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01 12:22

  本文选题:生态伦理 切入点:民间宗教信仰 出处:《青海民族研究》2013年03期


【摘要】: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恩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中——诸如图腾崇拜与禁忌;对神山的崇拜与禁忌;对土地的崇拜与禁忌;对神湖的崇拜与禁忌等的观念,渗透着或隐性或显性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在客观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同时这种古老的智慧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Abstract]:The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is the decisive reason for the birth of ecological ethic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ecological ethics lies in examining and opposing the attitude of human beings toward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deep philosophic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roots. 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can be adjusted and improved, and a new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eings can be established. In Tibetan folk religious belief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such as totem worship and taboos, worship and taboos of Shenshan Mountain, etc. The concepts of worship and taboo of land, worship and taboo of god lake, etc., permeate the ecological ethics consciousness of recessive or explicit, not only achiev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bjectively, At the same time, this ancient wisdom may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out of the ecological crisis, so as to achieve the tru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作者单位】: 青海民族大学;
【分类号】:B933;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索端智;;从民间信仰层面透视高原藏族的生态伦理——以青海黄南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2 鄂崇荣;;民间信仰、习惯法与生态环境——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3 才让卓玛;;论果洛藏族民间信仰的生态伦理[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令昕陇;;民间信仰中的生态意识——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文化要素[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高其才;;现代化进程中的瑶族“做社”活动——以广西金秀郎庞为例[J];民族研究;2007年02期

3 索端智;;从民间信仰层面透视高原藏族的生态伦理——以青海黄南藏区的田野研究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4 共确降措;浅谈藏族文化与环境[J];西藏研究;1994年02期

5 王紫萱;蒙古族草原游牧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及其启示[J];阴山学刊;2005年04期

6 韦森;习俗的本质与生发机制探源[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7 桑才让;藏族传统的生态观与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珉;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8期

2 刘厚琴;先秦儒道生态伦理的相通性[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罗移山;论《周易》的生态伦理思想[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程秀波;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州学刊;2003年04期

5 余卫国;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格·孟和;试论蒙古族草原生态伦理观[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8 单正平;;生态伦理之我见[J];黄河;2000年06期

9 彭家斌;生态伦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功能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10 南文渊;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看藏族传统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姜t,

本文编号:16955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6955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