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生殖技术视阈中的生育权利与生育责任

发布时间:2018-04-11 09:02

  本文选题:生殖技术 + 生育权利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5年06期


【摘要】:在自然生殖的范围内,对于没有生育能力的人来说,其生育权利和相应的生育责任不具有真正的道德价值和实在意义。生殖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自然生殖的传统藩篱,给生育权利和生育责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冲击和伦理挑战。尽管应用生殖技术和拒斥生殖技术都会受到谴责和称赞,但是不应当囿于这样的道德悖论而裹足不前。实际上,生育权利内部的冲突蕴含着生育权利对生殖技术视阈的生育责任的诉求。生育责任源自行动者完成事件的因果属性,这意味着生育技术主体必须对其行为后果做出回应。这种回应主要有三大层面:人类实存律令赋予生殖技术的责任、生育技术自身蕴含的责任以及生殖技术应用的责任。因此,我们应当在把握生育权利和生育责任的内涵和二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生育技术正当地维系生育权利,勇敢地承担相应的生育责任,进而彰显出崇高无上的人性尊严和道德目的。
[Abstract]:Within the scope of natural reproduction, the reproductive rights and corresponding reproductive responsibilities of persons without fertility have no real mor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development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breaks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barriers of natural reproduction and brings unprecedented moral impact and ethical challenge to reproductiv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Although the application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rejection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will be condemned and praised, they should not be held back by such moral paradoxes.In fact, the conflict within reproductive rights implies the demands of reproductive rights on reproductive responsibility in terms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Reproductive responsibility originates from the causal attribute of the actor's completion event, which means that the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subject must respond to the consequences of his behavior.There are three main levels of this response: the responsibility conferred by human existence law on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he responsibility inherent in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pplication.Therefore, we should,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of reproductive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ir internal links, make use of advanc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to properly maintain reproductive rights and bravely bear the corresponding reproductive responsibilities.Then it reveals the lofty and supreme human dignity and moral purpose.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哲学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X07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大培育项目(SWU1409106) 第四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分类号】:B82-05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清;廖宁;;作为人道权的灾民权利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2 任丑;王一帆;;人权是何种权利?[J];思想战线;2014年05期

3 任丑;;法律还是道德?[J];哲学动态;201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汉亮;;新生殖技术的发展对法律的挑战[J];医学与哲学;1988年06期

2 陈良坚;;生殖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与对策思考[J];理论界;2011年03期

3 蓝礼吉;;生殖技术与伦理优先[J];医学与哲学;1991年07期

4 王晓冰;;善待人工妊娠的孩子[J];百科知识;2007年08期

5 程新宇;;生殖技术和女性的尊严[J];伦理学研究;2012年04期

6 蔡维生;;浅论生殖技术的社会控制[J];医学与哲学;1990年02期

7 傅佐;;关于人工生殖问题的法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1988年10期

8 崔振泽;从“独身女性可生育”引发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4年06期

9 肖峰;面对高科技的疑惑:人是什么?[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年04期

10 ;心理咨询有助不育女性[J];心理辅导;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BIONET系列会议分别在长沙和西安举行[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国东;外企紧盯中国生殖技术市场[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杨绿 姜红;单由市场决定研究方向不利人类未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孔繁军;生殖技术与传统观念的碰撞[N];人民法院报;200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邱仁宗;生殖技术及伦理思考[N];科技日报;2002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张田勘;多重视角下的人工生殖技术[N];大众科技报;2010年

6 尹传红;生殖技术的“美丽新世界”[N];大众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胡晓梦;卫生部颁布两个《办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田地;做母亲的权利[N];中国妇女报;2005年

9 刘学礼;生殖技术的伦理聚焦[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10 张田勘;冷冻与生殖的意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万晴;生殖技术的法律问题[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2 付艋舟;人工生殖技术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卢佩芳;人工生殖技术适用主体法律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4 张鹏;代理生殖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5 郑净方;利用人工生殖技术所生子女亲子身份的认定[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华;人工生殖背景下生殖细胞民法分析[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35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35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4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