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高技术伦理学在中国:现状和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1 09:42

  本文选题:高技术伦理学 + 技术伦理学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2期


【摘要】:高技术伦理学是1990年代初以来高技术伦理研究成果学科化汇聚的产物,目前在中国尚处于轮廓初现的草创阶段。利用高技术伦理研究的已有文献,初步梳理出高技术伦理学的八个研究主题,包括高技术伦理问题的本质、高技术伦理风险的成因、类型和特征、社会应对、高技术开发利用的伦理准则、高技术时代的技术伦理文化建设等。为了推进高技术伦理学的稳步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实施借力亲缘学科、促进学科分化、壮大研究队伍三项基本对策。
[Abstract]:By us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on the research of high technology ethic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sorts out the eight research themes of high technology ethic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high technology ethics problems, the causes,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chnology ethical risks, and the social response.High-tec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he ethical norms, high-tech er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ethics culture and so on.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hi-tech ethics, three basic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12&ZD117)
【分类号】:B82-05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麟雏 ,陈爱娟;技术伦理学研究十题(资料)[J];道德与文明;1987年05期

2 王续琨,陈悦;技术学的学科结构和科学定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续琨;常东旭;;科学技术伦理学三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倪世雄;核伦理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5 金木;什么是计算机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1988年05期

6 靳凤林,邵艳;网络伦理学的依据、内容与职责[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王续琨;常东旭;;科学技术社会后果辨析[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8 王续琨;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及其学科体系[J];科学学研究;2005年05期

9 柯皋;充分开发中关村地区智力资源积极建设高技术密集区[J];科学学研究;1984年02期

10 陈爱华;;高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J];伦理学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胜国;对网络伦理学研究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原威则;;信息伦理议题浅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3 陈凡;唐丽;;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李雅梅;;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1年03期

5 常子晨;常东旭;;增长极限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源头[J];大连干部学刊;2012年04期

6 王续琨;常东旭;;科学技术伦理学三题[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胡志刚;侯海燕;;科学技术学期刊群的可视化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魏广君;董伟;;城市规划学科解析——从康德的“三个王国”思想谈起[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楚丽霞;;论网络伦理研究的人文转向[J];贵州社会科学;2007年07期

10 张纯成;;软科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何以可能[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首珠;;当代中国技术伦理思想研究:理论与实践[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续琨;朱晓宇;;中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期刊论文统计分析[A];科学学理论与科学计量学探索——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许志峰;;端正统一学科对象是中国科学学领域当务之急[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中梅;;技术风险治理的社会系统中公众对专家信任因素分析[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中梅;王续琨;侯海燕;;纳米技术评估中公众参与行为意向与风险认知理论基础探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卫才胜;技术的政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宋刚;中国技术管理学科演进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何放勋;工程师伦理责任教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王世进;多维视野下技术风险的哲学探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华启和;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马继;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朱轶;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环境及其建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林文静;日本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曾庆娟;合成生物技术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交来;纳米技术的伦理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争;基于道德认知角度的我国网络伦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房超;马克思技术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9 罗枫;中国印刷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廉火山;当代中国高科技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静;;论科学家的道德责任感——爱因斯坦的科学伦理学思想述评[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1年00期

2 曾国屏;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黄麟雏 ,陈爱娟;技术伦理学研究十题(资料)[J];道德与文明;1987年05期

4 罗国杰;《科技伦理学概论》序[J];道德与文明;1988年05期

5 王续琨,陈悦;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H.伊凡诺夫 ,靖国;论广泛应用微电子技术的社会经济后果[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09期

7 梁俊兰;国外信息伦理学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8 钱时惕;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兼评西方关于科技发展社会后果的两种对立观点[J];河北学刊;1987年05期

9 王续琨;自然科学的学科层次及其相互关系[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1期

10 彭纳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技术学的典范[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智慧;;信息伦理的内容和结构构成研究[J];教书育人;2007年06期

2 窦炎国;经济伦理与伦理经济——兼论经济伦理学的方法问题[J];道德与文明;2001年04期

3 刘限,王春年;环境伦理学——一门新兴交叉性学科[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罗亚玲;;“实践的”抑或“专门的”伦理学?——有关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反思[J];哲学分析;2010年04期

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伦理学学科简介[J];伦理学研究;2008年05期

6 胡辉华;陶超波;;论行政伦理学的学科性质[J];学海;2010年01期

7 何跃军;赖慧敏;;思辨回眸:伦理精神的历史与现实——访刘可风教授[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5期

8 周燕军;;关于制度伦理的研究综述[J];企业导报;2000年02期

9 范俐;;生命伦理学:真与善的对话与交融[J];南平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高振杨;刘祖云;;浅谈“管理伦理”诸学科的逻辑演进[J];攀登;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陈静;中国生命伦理学要有本土文化底蕴的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本文编号:1735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35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5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