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形式到质料:成圣的康德伦理学
本文选题:善良意志 + 自律 ; 参考:《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摘要】:康德在批判时期通过确立自由及其形式法则,说明了意志的神圣性何以是可能的,以及它是什么;在后期的著作中,通过具有质料的成圣命令,康德说明了人的意志如何才能够获得其应当具有的神圣性。因而康德的伦理学并不是没有内容的形式,而是试图解决人的意志何以达到神圣性以及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的问题。虽然,由于康德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分,人的意志达到神圣性存在着内在的困难,但是这仍然启示了对人的尊严问题的思考。
[Abstract]: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Kant explained why the sanctity of will was possible and what it was by establishing freedom and its laws of form, and in later works, by sanctification of material,Kant explains how the will of man can acquire the sanctity he ought to have.Therefore, Kant's ethics is not a form without content, but an attemp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he will of man can achieve sanctity and the status of man in the universe.Although there are inherent difficulties in achieving the sanctity of human will due to Kant's distinction between phenomena and things of freedom, it still enlightens the thinking of the question of human dignity.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个体尊严与社会和谐互动性研究”(10CKS208) 江苏省教育厅青年指导项目“康德义务学说研究”(2012SJD720007)
【分类号】:B82-0;B516.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君平;;费希特“法权人格”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2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仰和芝;以人的真实存在为善的指向——斯宾诺莎善恶观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陶富源;论哲学的一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6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姚德薇;郑杭生;;社会学如何想象——有关社会学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良勇;现代程序正义的政治哲学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万滨;;从理性到自律——康德道德哲学逻辑推演[J];学理论;2011年23期
2 张学智;儒家文化的精神与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3 王云萍;儒家的道德人格是自律的吗?──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J];孔子研究;2002年01期
4 周晓明;“人”与“天”——前期儒家与自律精神的确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陈悦香;翟承宇;;论康德道德哲学的理性、善良意志与义务[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齐贵云;;康德目的王国思想的逻辑路径[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逯改;;浅析康德的责任思想[J];学术交流;2007年09期
8 税茂;;论康德实践哲学中的意志自由[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崔微;;关于康德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阐释[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笑菊;;康德的“善良意志”及其当代意义[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实践: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反省的实践观”及其哲学意义[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2 曾晓平;;康德的“成圣”命令(提纲)[A];现代德国哲学与欧洲大陆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郑晓江;;杨慈湖之“礼”论研究[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少杰;;论敬重自然界的主体维度[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6 杨泽波;;道德他律的尴尬——牟宗三判定朱子为道德他律献疑[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俊勇;;儒学“天人合一”观念的现代价值[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修义;;尼采非道德主义辨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9 田鹏颖;;马克思和康德“两种实践”观的本体论隐喻——试从社会技术哲学视角看[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忠;;在马克思本人那里,有几个形态的马克思哲学?——对马克思哲学形态学“原生形态”研究的一点思考[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单纯;儒学的天人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吴根友;傅山批评理学的主要观点[N];太原日报;2007年
3 于民雄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浅论先秦儒家的和谐观念[N];贵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东海;自我、自由与和谐[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臣;康德责任论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康国霞;康德意志自由思想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李勤勇;论爱默生的性善论[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肖柳芙;良心·自由·人性善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兰芝;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若i;问题、理解与真理——一种加达默尔式的解读[D];山东大学;2009年
7 姚敏;论技术发展视域中人的存在空间[D];东南大学;2005年
8 赵秀玲;康德的幸福概念及相关问题[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丹;康德与孟子德福观之比较[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曲立伟;解释学关联与在场形而上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38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38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