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贾治道伦理及其当代启示
本文选题:陆贾 + 治道伦理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摘要】:陆贾治道伦理包括"以仁为本"的治道伦理依据、"无为为用"的治道伦理实施途径、"得之于民"的治道伦理目标。其"亦有启文、景、萧、曹之治者",同样亦有启今天和谐社会之构建。
[Abstract]:Lu Jia's ethics includes the ethical basis of "taking benevolence as the basis", the way of implementing the ethics of "not doing what is used", and the ethical goal of "getting from the people".Its "also enlighten, King, Xiao, Cao Zhizhi," there are also today's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思政部;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名瑛;;儒家政治伦理的实践途径及其现代启示[J];湖湘论坛;2012年06期
2 徐平华;;陆贾无为思想的属性辨析及其价值[J];求索;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祚鹏;;浅议《聊斋志异》三教合一的天道观[J];蒲松龄研究;2007年01期
2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李昌麒;李永成;;科学发展观与政府角色定位的经济法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沈素珍;;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中的“德治”与“和谐”——以《大学》为中心的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魏世民;;桐城派理论的发展和最后总结——论姚永朴的《文学研究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朱寿兴;;网络文学的公共空间建构与文学网站的使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李雪彦;;政治认同: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郭淑新;余亚斐;;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孔子“鬼神”观探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李海红;;建构主义翻译研究对读者主体的观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艳军;刘则渊;;论科学技术的道德评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胡象明;鲁萍;;WTO对中国政府管理的挑战及其对策[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3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黄卫平;郑超;;人民政协发展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优势[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5 郭旭东;;岛内语言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表现及其对两岸交流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6 王建军;;“慨然思复三代庠序之法”:许衡的教育追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鲁路;;哈贝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陈钢;;公共领域型变的传播学观照[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8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2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玲;关联理论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强鹏程;明《宪纲》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军;城市社区主体互动困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瑛;政德——政权兴亡的生命线[J];伦理学研究;2004年02期
2 黄淑琴;简论儒家义利观的演变和发展[J];学习导报;1997年05期
3 许佳君;儒佛道与士大夫人生选择的揉合[J];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于树贵;寻找权威的道德基础——汉初德政思想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2年04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树贵;寻找权威的道德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莫凡;论陆贾的道德哲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44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4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