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情感本质何以可能——道德情感表达主义的语义路线求证
本文选题:道德本质 + 道德语义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3年02期
【摘要】:道德的本质始终是伦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20世纪分析哲学的兴起使语言的意义分析成为哲学分析的新正统,由此引发了通过对道德语言的意义研究来求证道德本质的新路径。道德情感表达主义是最早的语义求证路线的实践者。它提出,道德言辞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情感态度,而不在于对所谓"道德事实"或"道德命题"的表征。当我们宣称一个道德句子时,我们不是在进行道德叙事,而是在执行一个表达主观情感的言语行动。道德情感表达主义首次系统地将伦理学引向了对道德语言意义的分析之路,赋予道德词项情感语义,否定了长期位居主流地位的道德叙事主义思想,实现了伦理学中的"语言转向"和"非认知主义转向"。
[Abstract]:The essence of morality has always been a basic problem in ethical research. The rise of analytical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made the meaning analysis of language a new orthodoxy of philosophical analysis.This leads to a new way to prove the essence of moralit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eaning of moral language.Moral emotion expressionism is the earliest practice of semantic verification route.It suggests that the real meaning of moral words lies in expressing emotional attitudes, not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so-called "moral facts" or "moral propositions".When we declare a moral sentence, we are not making moral narration, but executing a speech act expressing subjective emotion.For the first time, moral emotion expressionism systematically leads ethics to the analysis of moral language meaning, endows moral words with emotional semantics, and negates the moral narrative thought which has been in the mainstream position for a long time.It realizes the linguistic turn and the non-cognitive turn in ethics.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20032)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2SJB720012)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亓学太;;普世伦理与道德的先验实在基础——兼与陈亚军教授商榷[J];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亓学太;;行动的理由与道德的基础[J];学术月刊;2010年05期
2 陈亚军;;普世伦理:后验性及其原因[J];哲学研究;2009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真;;艾耶尔的情感主义与非认知主义[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2 王伦光;;论价值与情感[J];哲学研究;2009年08期
3 刘科;马庆;;Sentiments与Emotion——道德感情理论与情感主义的辨析[J];现代哲学;2009年06期
4 江畅;斯蒂文森的情感主义价值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甘绍平;;伦理实在论的现实出路[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郭立东;斯蒂文森的伦理学方法论[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7 谢洪恩;关于道德本质的几个问题——评肖雪慧、夏伟东同志的一场争论[J];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8 黄伟合;道德本质新探[J];学术界;1989年03期
9 李春林;道德本质新论[J];东岳论丛;1992年02期
10 苏开源;;道德:正己利人促共荣之法则[J];资料通讯;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从情感主义到后情感主义——兼谈后情感文化[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书讯[A];1996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6年
3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为民;;现代西方逻辑哲学中的否定思想述评[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5 蔡欣欣;;从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6 徐为民;;维特根斯坦的负事实观[A];1998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8年
7 张利芳;文海鸿;;论逻辑真理及蒯因对分析性和必然性的责难[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萍;;真、逻辑真、事实真初探[A];逻辑研究文集——中国逻辑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9 邹春洋;;论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文化传承[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秦裕;;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一个突破[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日常生活检验道德成色[N];南方日报;2007年
2 记者 刘凌林;树立诚信是房地产业主要课题[N];中国企业报;2008年
3 王泽应 龚天平;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4 江怡;当代英美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演变[N];学习时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谊;y|婚,想说爱你不容易[N];中国人口报;2010年
6 王玉j;理论价值哲学的困境与实践价值哲学的生机[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国清(浙江大学法学院教授);狼的自由是羊的末日[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严兆军;理想的追求[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黄梅;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小说家[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云也退;毕生为学天然洒脱[N];中华读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2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郑树梅;C.L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二元方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4 陈郭华;价值判断是不可证实的吗?[D];复旦大学;2006年
5 周慧;法律的道德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6 余泽娜;经验、行动与效果的彰显[D];复旦大学;2005年
7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王艳秀;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D];吉林大学;2008年
9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惠惠;试论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孙菲菲;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杨征源;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健伟;以目的论的方法重建德性伦理学——《德性之后》伦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5 李红辉;艾耶尔逻辑学观点述评[D];山西大学;2010年
6 郑弋晖;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情感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闫鸿斐;利他性研究与环境伦理学[D];河南大学;2009年
8 张静;论诚实信用的道德性与法律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祝建如;张艺谋导演思想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10 曹文斌;彼得·辛格的动物解放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46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4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