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回家看看”入法论我国公民家庭道德建设
本文选题:家庭道德 + 社会转型 ; 参考:《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S2期
【摘要】: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社会蕴涵着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内容,它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依然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除了道德因素之外,法律因素对当前公民家庭道德建设也发挥着规范作用,二者在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Abstract]: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amily morality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improve the moral quality of Chinese citizen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contains the family moral content with filial piety as the core. It can still adapt to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family morality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of our contemporary society.In addition to moral factors, legal factors also play a normativ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family morality at present. They combin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itizen's moralit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
【分类号】: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桂梅;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特点[J];湖湘论坛;2002年02期
2 张军;陈元刚;;中西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比较论纲[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1期
3 高乐田;构建和谐社会的家庭伦理向度[J];哲学动态;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叶方兴;;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刘爱龙;;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5 陈秀萍;;和谐社会语境中进取性社会利益及司法保护——“彭宇案”引发的思考[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朱力宇;熊侃;;过渡司法及其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实践[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7 梁鹏;徐学鹿;;论和谐商法[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8 郭栋;;侵权法中的作为义务探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郭一精;;文化自觉视阈下的道德法律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10 万绍和;;论法治的稳定性——法治理论预设前提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石愚;;我国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疑与探[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9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原黎黎;从“清官情结”看徒法不能以自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马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在当代中国家庭伦理建设中的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伟民,梁玉成;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中国人信任的结构与特征[J];社会学研究;2002年03期
2 魏曼华;社会公德视域的中西传统伦理道德价值之比较[J];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文龙;;论社会转型期单亲大学生的心理教育[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曾育辉;;人民性——文学创作应坚守的价值取向[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姚二军;李凤英;;论社会转型期视阈下人的理性与非理性契合[J];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洪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伦理精神的构建[J];社科纵横;2010年03期
5 古尤尤;;浮躁的时代[J];文化月刊;2002年02期
6 刘如;夏晓燕;;论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观念的变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邵刚;;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道德信念危机及其克服[J];兰州学刊;2006年10期
8 周丽;;转型期的价值观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1期
9 张晓菊;;试论社会转型期的青少年同一性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3期
10 伍义林;;价值观的更新是一种文化自觉——兼析社会转型期价值更新的基本态势[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孟美;;关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城市养老问题[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2 周中之;;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及其教育研究[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3 吕梁;;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4 陈少华;何瑞文;;社会转型期地方工科院校本科教育适应性探讨[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1)[C];2008年
5 刘红;;社会转型期的档案管理[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6 贾志强;;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篮球发展环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郑彩莲;;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发展的若干思考[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8 李瑜青;;社会转型期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兴起与选择[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9 胡近;;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特点与教育探讨[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10 刘宝才;;东周社会转型中的三大关系[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健;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心灵鸡汤”[N];人民日报;2007年
2 严健媛;从“公民觉醒”到“公民自觉”[N];无锡日报;2010年
3 上海行政学院政党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宗洪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提供;实现腐败“零容忍”[N];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卢乐云;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公诉理性[N];检察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杨友明;社会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困境与建设[N];学习时报;2001年
6 陈杰敏;社会转型期女性职工利益保障的几点思考[N];东莞日报;2008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 倪宁;今天,媒体怎么面对热点?[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李世达;黄河上游水库移民课题成果通过专家鉴定[N];青海日报;2009年
9 北京师范大学 李美锟;试谈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N];盘锦日报;2009年
10 朱健;政治参与:社会转型期的重要学习内容[N];济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彬;社会转型期的政府能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赵亮;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刑事政策调整[D];吉林大学;2008年
3 温志强;社会转型期中国公共危机管理预防准备机制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乔梁;我国社会转型中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化问题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谷峪;日本社会转型期的职业技术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于影丽;社会转型期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颖;教育的人性追寻[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楚文凯;社会转型期预防腐败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王利娟;社会转型期城郊农民教育投入行为选择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缪斌;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务员职务犯罪的道德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艳贞;在幻像与流放中寻找真实[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志敏;社会转型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条件分析[D];山西大学;2005年
3 曾凡军;社会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曹金波;社会转型期中介社区发展现状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姚仁权;中国政治文化与腐败的相关性分析[D];苏州大学;2005年
6 肖红军;社会转型期国有医院文化重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敏;韩国社会转型期中等职业教育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张亚男;社会转型期高校学生干部角色的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潘婕;论社会转型期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10 王晓云;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体育服务的供给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65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65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