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家庭伦理解析——循《布洛陀经诗》思想之流而展开
本文选题:布洛陀经诗 + 家庭伦理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灱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Abstract]:Buluotuo Sutra is not only a classic representative of Zhuang nationality, but also an encyclopedia of Zhuang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thics and morality contained in the classical poetry permeate and guide every aspect of the Zhuang people's practice, which is embodied in the settlement of the family grievances based on the kinship relationship. By excavating the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thical principles of the Zhuang family, the author tries to highlight that "family harmony and the prosperity of all thing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me in the family and social concept of Zhuang people and its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凌春辉;;论《麽经布洛陀》的壮族生态伦理意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苏珊;;乐土的构想——壮族史诗《布洛陀》初探[J];广西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3 岑贤安;论布洛陀神格的形成及演变[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4 潘其旭;《麽经布洛陀》与壮族观念文化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5 王剑峰;在象征与现实之间——壮族布洛陀信仰的人类学解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向安强;李利坚;郑庭义;李思思;;传统孝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3 孙宏恩;;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秦佩;王永健;;古代小说戏曲中由“孝”引发的悲剧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6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廖小平;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段塔丽;;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林园茜;传统孝道之审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10 余飞跃;;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孝与不孝的理性[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何继龄;传统人生礼仪仪式与古代个体品德培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陈卫;孔子的人格[D];吉林大学;2011年
9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10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志学;壮语语词视野中的农耕文化观念[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侣娟;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李贫;那卡壮族“戒邦”仪式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秉生;民族生态的审美范式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覃乃昌;布洛陀文化体系述论[J];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3 潘其旭;《麽经布洛陀》与壮族观念文化体系[J];广西民族研究;2004年01期
4 梁庭望;;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结构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5 王明富;云南省马关县阿峨新寨祭布洛陀神树调查[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炳生;丁雯;;浅议家庭伦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J];科学经济社会;2009年03期
2 高文;家庭伦理探讨与大众文化期刊[J];中国图书评论;1992年03期
3 刘振华;试论六朝家庭伦理观念的演变[J];学术界;1994年01期
4 阎建红;市场经济与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厦门特区家庭伦理道德调查报告[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5年07期
5 李云云,孔静;对市场经济中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思考[J];妇女研究论丛;1996年04期
6 李云云,孔静s,
本文编号:1775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775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