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选择的困境分析与逻辑建构
本文选题:道德选择 + 经济人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道德选择是人生诸多选择中的基本选择之一。正确的道德选择不仅有利于提升自我人格,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嬗变中的中国社会,人们经常会面临道德选择的困境:功利还是道义,利益还是责任,到底应该如何选择?我们试图从道德选择的理论悖论、风险博弈和心理分析三个维度来透视道德选择的困境问题,并从创新道德理论、加强道德内化、创设良善社会等方面来探求道德选择困境的逻辑建构。
[Abstract]:Moral choice is one of the basic choices in life. Correct moral choice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self-personality, but also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But in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evolution of China, people often face the dilemma of moral choice: utilitarian or moral, interest or responsibility, how to choose? We try to see through the dilemma of moral choice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oretical paradox of moral choice, risk game and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strengthen moral internalization by innovating moral theory. Create a good society and other aspects to explore the logical construction of moral choice dilemma.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其海;;蒲松龄的德性品质初探[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孙显元;;“向钱看”的经济正当性与道德正当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能为;;西方哲学视野中的“和谐”与“和谐社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汤燕;朱镜人;;约翰·穆勒功利主义教育观探微[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陈天梅;略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幸福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张传文;黄邦汉;;儒家吏治伦理与现代吏治伦理的差异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赵红;郭淑新;王义芳;;高校知识女性的道德困惑及道德自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彭凤莲;;商业贿赂的社会文化成因及防治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杜永明;;以人为本理念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季丹丹;郝乐祥;;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4 杨明;;“中和”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现代价值[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虞崇胜;;WTO与新世纪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之路[A];入世与政府先行[C];2002年
7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8 高菊;;科学自由与道德评价[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张永缜;;人类面向未来的路向选择:共生时代[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饶传平;论近代中国宪法中基本权利条款之演变(1908-1947)[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希艳;环境伦理学的美德伦理学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薇;传统德育的历史局限及转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璇;企业诚信建设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宁伟用;株洲网络举报模式运行中的争议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6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王艳红;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先林;自由与秩序[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新武;时代变迁中的道德危机与选择[J];岭南学刊;1997年01期
2 刘丽;道德选择的经济分析与公正制度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邵永生;;实用主义的道德选择及对中国道德建设的启示[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6期
4 徐翠侠;论奖惩对道德选择的决定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1997年10期
5 江龙;走出伊甸园的人——对《魔鬼与上帝》的三重解读[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6 刘素民;科技行为的道德选择与人文精神向科技的融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崔酣;郑晓芳;;《求求你表扬我》:艰难的道德选择与实践[J];电影文学;2010年15期
8 肖雪慧;道德选择与人的自由[J];社会科学研究;1986年05期
9 B.N.巴克什塔诺夫斯基,周遂志;伦理学教学与道德选择[J];道德与文明;1988年03期
10 王瑜卿;王润琴;;论道德选择中的价值冲突[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艳;;从博弈论的视角看和谐社会中的合作道德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陈微;;冲突与选择——知识社会的价值冲突与道德选择[A];浙江省社会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魏丕勇;于涛;;课余体育竞赛中青少年成就动机与道德选择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赵培玺;沙如钢;;新闻:社会守望者必先自我守望[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赵启宁;;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的探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6 张华;;游走在“高尚”与“平庸”之间——当代青年的道德困境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教育选择[A];和谐社会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研究报告——首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5)[C];2005年
7 陈泽环;;《大学》和《政治自由主义》之间[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连相如;;论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从新闻伦理学角度探讨摄影记者德与行[A];完善图片机制、提高履职能力——第十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玉侠;;替代性道德根源的重建——泰勒的自我认同观[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王素华;;中小学传统美德教育再深入的几点思考[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讲师 在读博士 李华忠;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选择向度论略[N];齐齐哈尔日报;2011年
2 童大焕;市场和非市场的道德选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3 周英东;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和谐[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文学评论家 《中华文学选刊》主编 王干;法眼静观文化[N];检察日报;2010年
5 王凤春;“八荣八耻”是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N];辽宁日报;2006年
6 肖云儒;化民族精魂为艺术营养[N];人民日报;2006年
7 王勇;报与不报的道德选择[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8 宋方敏;八荣八耻 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标杆[N];鞍山日报 ;2006年
9 阎晶明(文学评论家);看善良如何面对残酷[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10 郑晓幸 冯平;构筑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爱国;关于说谎的道德认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潘希武;学校道德教育的路径转变与作用界定[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尽晖;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教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洪兴文;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伦理规治[D];中南大学;2012年
5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6 董守生;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欲波;自由的守望[D];浙江大学;2005年
8 杨淑艳;政府干预下的社会转型期道德建设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刘浩;黄宗羲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纯生;论道德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贝京京;黑龙江省属高校学生道德选择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王晓菲;论选择教育[D];武汉大学;2005年
4 张桂香;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伦理思考[D];中南大学;2004年
5 黄莉娜;论上级命令不免除责任原则[D];武汉大学;2005年
6 顾师萁;青少年网络道德选择及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魏丕勇;课余体育竞赛中青少年的成就动机、道德选择的特点及其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汪子美;营销经理的道德选择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梁修德;传媒者道德选择探究[D];东南大学;2005年
10 周耕;公务行为的道德选择[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52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5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