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巨变之际的希腊幸福论之争
本文选题:柏拉图 + 伊壁鸠鲁 ; 参考:《伦理学研究》2014年06期
【摘要】:古代幸福论的含义是圆满自足、有度、获得真实内在之好。相反,"不幸"则是欲望无法满足,总是陷入对他者的求索中,但是永远得不到"真好"。这种思考的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强者政治学/弱者政治学模式。在当时最主要的两种"幸福生活"备选者中,古典哲人认为知识人生远远胜出常人的快乐人生,因为知识的欲望可以满足,能获得真实的好,而身体快乐无法满足,总是陷入虚假之中。然而,希腊化罗马时期新出现的哲学家对此提出严肃的异议,伊壁鸠鲁论证快乐才可以满足,而怀疑论则论证知识欲求无法满足。这样便形成了从正反两个方向对古典幸福观的挑战。对此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思想家们对人类幸福的探究。
[Abstract]:The meaning of the ancient theory of happiness is satisfactory self-sufficiency, degree, and true inner good. Misfortune, by contrast, is unfulfilled desire, always caught in the search for another, but never good. Behind this kind of thinking is a strong politics / weak politics model. Among the two most important "happy life" candidates at that time, the classical philosophers believed that intellectual life was far superior to ordinary people's happy life, because the desire of knowledge could be satisfied and the true good could be obtained, while the physical happiness could not be satisfied. Always fall into falsehood. However, the new philosophers in the Hellenistic Roman period raised serious objections, Epicurus argued that happiness can be satisfied, while skepticism argued that intellectual desires could not be satisfied. Thus formed from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two directions to the classical happiness view challenge. This research is helpful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nkers' inquiry into human happines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哲学系;杭州师范大学思政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柏拉图与古典幸福论研究”(12bzx050)
【分类号】:B8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平;;论自然的属性及环境法的理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赵宗亮;;权利政治初论——方法、观念与实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曾裕华;;论古希腊哲学研究方向的转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5 张飞;;施特劳斯自由教育思想与经典阅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杨巧蓉;;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新探——以“自然权利”为视角[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4期
8 马俊峰;;论图斐利的政治哲学思想[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1期
9 李娉;;列奥·施特劳斯对韦伯事实与价值分野方法论的批判[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郭军营;;《利维坦》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奎;;论虚无主义的历史主义根基——兼论施特劳斯的海德格尔批判[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何强;;道德资源整合与网络道德建设[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张彦丽;;“比较的”与“文化的”法研究——中、日、美学者围绕中国“法”问题的论争及其思想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增编)[C];2006年
4 董正华;;韦伯、桑巴特、托尼资本主义精神动因思想比较——兼评格林菲尔德的新著《资本主义精神:民族主义与经济增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5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6 何浩;;文学自主性30年及其与文化研究的论争——孤独者与道德公民的形象书写[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关海庭;吴群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建设途径探析[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敦辉;;“范跑跑”与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江江;;环境问题的制度意识成因解读[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峗;;世俗化与现时代的精神生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丰;信访制度成本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蕾;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中国共产党政绩观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曾水英;理解政治权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菁;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赵国良;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立法现状及问题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邵勇;莱芜北部山区生态农业综合开发与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徐盼;霍布斯的法律观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军圣;霍布斯的国家学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芳;非营利组织视角下生态环境治理新模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唐晋;课堂教学公正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晓冰;拆迁主导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小枫;“我们共和国的掌门人”:伊壁鸠鲁[J];开放时代;2004年03期
2 罗晓颖;;伊壁鸠鲁“偏斜学说”的文本互证[J];求是学刊;2008年03期
3 包利民;曹欢荣;;伊壁鸠鲁论神[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梁景时;;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形成原因及哲学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李艳萍;;伊壁鸠鲁快乐学说的本质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黄大军;;伊壁鸠鲁哲学沉迷心灵的拷问与反思[J];北京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7 毛华萍;;伊壁鸠鲁的自由和平等思想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29期
8 章海山;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J];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4年04期
9 周纪兰;试论伊壁鸠鲁的快乐主义[J];青海社会科学;1985年04期
10 史南飞;伊壁鸠鲁论:量子力学的先哲[J];求索;199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崔延强;;通向宁静之路——晚期希腊的哲人理想[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平;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契约论”[N];学习时报;2005年
2 王珍;人是自己的佑护者[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王珍;无神论的“三个杀手锏”[N];中国民族报;2012年
4 朱世达;如何以哲学克服人生的焦虑[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北京师范大学 陈科;试论和谐唯物主义[N];光明日报;2008年
6 王珍;心灵的快乐最可信赖[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扬州 雨荷;大学生“闪婚急嫁”的冷思考[N];扬州日报;2006年
8 范明生(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治疗性古典哲学:聚焦幸福与心灵宁静[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9 周国平;哲学不只是慰藉[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熊海林;富有智慧 人有运气[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燕;论希腊化时代的伊壁鸠鲁精神[D];辽宁大学;2011年
2 许欢;对伊壁鸠鲁的προληΨ(?)的再考察[D];山东大学;2013年
3 赵亮;论伊壁鸠鲁的快乐欲望与治疗[D];南昌大学;2012年
4 毛华萍;论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人生哲学[D];江南大学;2008年
5 石亚兵;伊壁鸠鲁的“灵魂救治”教育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影;论亚里士多德的友爱哲学[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54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54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