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伦理学的主体实践向度分析
本文选题:境遇伦理学 + 境遇 ; 参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摘要】:从弗莱彻的研究的主旨来看,境遇伦理学主要是要对抗长期统治西方的基督教伦理道德,矛头直指基督教传统伦理学的律法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实际上,境遇伦理学不过是对传统伦理观,特别近代以来古典伦理学中的"主体"因素的张扬。一般来说,境遇伦理学是从伦理思想方法、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来对抗基督教伦理观。本文力图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中所蕴含的主体向度,阐释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letcher's research, the main purpose of situational ethics is to confront the Christian ethics which has ruled the West for a long time, aiming at the legalism and dogmatism of Christian traditional ethics, but in fact, Situational ethics is nothing but a publicity of traditional ethics, especially the "subject" factor in classical ethics since modern times. Generally speaking, situational ethics confronts Christian ethics from three aspects: ethical method, moral principle and value goal.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subject dimension contained in Fletcher's situational ethics from these three aspects and explain the basic position of moral subject in moral lif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基金】:东南大学重大人文社科引导基金项目“高科技前沿的哲学问题和哲学理论研究”(3213000101)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项目(mks0301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彬;;论WTO的“自给自足性”——从“自给自足体系”概念出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红;;消费文化时代的媒体伦理精神[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方国武;;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方一帆;;论行政忠诚的困境与培养途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成海鹰;;波德莱尔笔下的城市巴黎、都市情感和体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祥禄;;“仁”与“绝对命令”——孔子与康德的道德人生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马建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刑罚执行——论强化服刑人员的思想教育[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5 马永庆;;公共文明建设中的荣辱观教育[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文明秩序助推和谐社会构建进程——浅议“排队推动日”活动在社会秩序建设中的作用[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7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10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琰;组织与个体互为塑造关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万波;科学发展的道德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6 王辉;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彬;慈善意识:我国慈善事业的伦理困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杰;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吕武;转基因农产品推广的伦理审视[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朱宗霞;罗尔斯分配正义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洪霞;基督教境遇伦理学述评[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孙勇;;境遇伦理学视野下的道德高标审视[J];基础教育;2009年06期
3 杜治政;;境遇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决策[J];医学与哲学(A);2012年01期
4 К.A.施瓦尔茨曼;石木;;评约·弗来切尔的《境遇伦理学》[J];哲学译丛;1981年04期
5 叶青;什么叫境遇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1986年01期
6 初杨;;“毫无阴影的绝对的爱”——村上春树《1Q84》中的“爱”与基督教境遇伦理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7 侯有德;;国内境遇伦理学研究综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时统君;;谁之爱,天知否?——境遇伦理学相对主义思想方法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张明伟;;弗莱彻境遇伦理学思想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10 熊伶俐;;弗莱彻境遇伦理学的中庸性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熊伶俐;弗莱彻境遇伦理学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600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6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