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实用主义多元论——试论普特南伦理学思想的理论维度与价值
本文选题:实用主义多元论伦理学 + 分析哲学 ; 参考:《学习与探索》2013年08期
【摘要】:美国著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晚年的学术旨趣逐渐转向伦理学。他主张建构一种既关注现实的道德实践又不放弃寻求客观性的伦理学来纠正逻辑实证主义之后哲学研究过于科学主义化的倾向。普特南认为,哲学必须同时具有理论化和道德化两个面向,应该采取实用主义多元论的立场,来建构伦理学的学科形象和理论关切。普特南提出当前的伦理学研究至少需要融合列维纳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杜威所代表的四种不同的理论维度,以便在尊重具体的道德情境与寻求道德思考的客观性、普遍性之间找到平衡。分析普特南构想的实用主义多元论伦理学出场的学术背景和思想内涵,并在哲学史意义上对其学术立场的建设性和可行性加以揭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普特南客观评价了各种伦理学观点,主张放弃一元论,倡导用一种可错论精神去构想伦理学。这些都显露出其伦理学思想的独特价值。
[Abstract]:Hillary Clinton, a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In his later years, Putnam's academic purport gradually turned to ethics. He advocates constructing a kind of moral practice which not only pays attention to reality but also does not give up the ethics of seeking objectivity to correct the tendency of philosophy research to be too scientific after logical positivism. Putnam believes that philosophy must be both theorized and moralized, and should take the position of pragmatism pluralism to construct the subject image and theoretical concern of ethics. Putnam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ethical research needs at least four different theoretical dimensions represented by Levinas Aristotle Kant and Dewey in order to respect specific moral situations and seek objectivity in moral thinking. Find a balance between generality.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academic background and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pragmatism pluralistic ethics conceived by Putnam, and to reveal the constructive and feasibility of his academic stand in the sense of philosophy history. Putnam objectively appraised various ethical viewpoints, advocated abandoning monism and advocating to conceive ethics with a spirit of errorism. All these reveal the unique value of his ethical thought.
【作者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北京理工大学基础研究基金“德育视域下的美国道德哲学前沿问题研究”(20122242008)
【分类号】:B8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志燕;;从分离到联姻:事实与价值刍议[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刘复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事实与价值[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朱富强;;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内涵演变及其缺陷审视[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4 杨宗元;;在事实与价值之间——试论道德词的内涵[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杨知文;;论作为积极性评价的权利[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9期
6 张艳辉;;浅析普特南内在实在论中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继波;;斯蒂文森的温和情感主义简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23期
8 李薇薇;;论哈贝马斯的规范与价值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杨松;;“应该”和规范的逻辑前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杨镇源;;文学翻译标准的自然主义谬误暨对策[J];当代文坛;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知文;;法律判决形成模式新探[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树智;;论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周树智;;论价值是事物的现实的历史的发展——价值的深层本质之探索[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的基本旨趣[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杨冬艳;;寻找公共行政的价值[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升;;查尔斯·泰勒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9 盖地;罗斌元;;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及应用——基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认知论释义[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杜运辉;张岱年人生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5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晓畅;多元社会的正义事业[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乃源;通往自由之路[D];吉林大学;2011年
9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娟;基于“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政府危机公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康哲;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4 赖尚清;儒家“道问学”传统的新典范[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晨霞;约定客观:罗蒂的“弱”相对主义思维方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李世伟;论作为法哲学基本问题的法律价值和法律事实[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吕晓瑞;教育研究中的人文主义方法论述评[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海;为原则而辩[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玲;法治唯理主义建构及其批判[D];南京大学;2011年
10 王轩;生存安全性抑或安全性生存——一种人学价值论的视野[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舜清;;儒家生命伦理学何以可能?[J];道德与文明;2008年04期
2 李西杰;;摩尔元伦理学思想的直觉主义及其当代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年12期
3 袁晖;赖欣巴哈元伦理学研究[J];东方论坛;1994年02期
4 胡勤;;道德资本论的争歧及其启示[J];求索;2010年05期
5 秦学京;;解析元伦理学[J];学理论;2011年05期
6 倪愫襄;当代西方伦理学面临的诘难与挑战[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7 陈真;;道德研究的新领域:从规范伦理学到元伦理学[J];学术月刊;2006年10期
8 魏英敏;中西伦理学理论形态、道德范畴之比较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9 郑根成;田海平;;论传媒伦理的界定[J];伦理学研究;2007年05期
10 胡军方;;摩尔元伦理学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之方法论比较[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胡军良;;超越“是”与“应当”之紧张:哈贝马斯对话伦理学 基本旨趣初揭[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艳;;伦理学的对象与使命——兼论道德教育的目的[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王海明;休谟难题:能否从“是”推导出“应该”?[N];学习时报;2008年
2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3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万俊人;伦理学的挑战与希望[N];文汇报;2001年
4 孙春晨;应用伦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N];光明日报;2000年
5 王路军;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之间[N];人民日报;2001年
6 刘曙辉 天津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乘坐思想的过山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高兆明;伦理学理论发展30年[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郑树梅;C.L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二元方法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3 何松旭;为什么需要道德?[D];浙江大学;2011年
4 秦越存;追寻美德之路[D];黑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惠惠;试论元伦理学对休谟问题的解答[D];复旦大学;2011年
2 孙菲菲;斯蒂文森情感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胡丹;现代西方元伦理学的开端[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洁;G.E.摩尔元伦理直觉主义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高琳;斯蒂文森情感主义元伦理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郝文君;黑尔生命伦理思想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晓华;直觉主义价值论[D];西南大学;2007年
8 张彩;论艾耶尔的情感表达主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爱国;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张立林;西季威克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3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87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