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鄂温克族伦理思想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7 18:49

  本文选题:鄂温克族 + 伦理思想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5期


【摘要】:鄂温克族伦理思想是鄂温克族人民所积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代代相传的重要文化遗产,它在鄂温克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鄂温克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思想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又具有其自身鲜明的个性与特色。鄂温克族伦理思想在鄂温克族人的生活习俗、婚姻风俗、政治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鄂温克族伦理思想的特点进行归纳、概括和分析,并通过吸收和改造,使鄂温克族的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相统一,相信对于加强鄂温克族聚居地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充实和完善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的伦理文化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Abstract]:Ewenki ethical thought i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accumulated by the Ewenki people and an important cultural heritag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t plays a direct normative role in the spiritual life of the Ewenki people. The Ewenki nationality is a nation which pays great attention to ethics and morality. Its ethical thought is not only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eth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 but also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personality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Ewenki ethical thought is embodied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Ewenki people's life custom, marriage custom, political life and so on.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wenki ethical thoughts are summarized,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traditional ethics of Ewenki nationality are unified with the socialist moral customs through absorp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Ewenki area, enrich, enrich and perfect the treasure house of the ethic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all the nations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西部民族文化通志·伦理卷》(10JJD8500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能赋;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特性探析[J];道德与文明;1994年01期

2 黄大建;邓小平伦理思想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3 沈善洪 ,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导论[J];浙江学刊;1983年04期

4 高光杰;西季威克伦理思想评介[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5 陈宗豪;论孔子的伦理思想及其地位[J];江汉论坛;1995年11期

6 方晓珍;五四时期陈独秀伦理思想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陈宗权;成吉思汗伦理思想探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8 王赛;儒家思想对当代新加坡伦理思想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年05期

9 陈成志;;略论毛泽东伦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熊坤新;康基柱;;维吾尔族伦理思想概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玉花;;瞿秋白伦理思想探微[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2 斯仁;王晶;;中国少数民族伦理学研究30年——以蒙古族为例[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唐凯麟;王泽应;;毛泽东伦理思想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4 孔毅;杨志才;;王符伦理思想研究三十年[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秦婧;;面向技术风险的工程师责任伦理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李敏;;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观探析及其当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潘忠宇;李伟;;民族伦理学研究的回顾与期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梁增华;;“和”在中华传统文明中的伦理特质探析——兼论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性[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孟爱青;;论中国传统医学的仁道医德思想[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郭芝叶;文成伟;;我国高校理工科研究生科技伦理观探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秀香;孔子伦理思想的世俗转向及其人文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2 李晓林 张熙照;黑格尔刑罚观探析[N];吉林日报;2003年

3 ;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与时代主题[N];光明日报;2003年

4 许先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N];中国教育报;2004年

5 张琼;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意蕴[N];光明日报;2005年

6 汤一介(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寻求全球伦理的构想[N];中国艺术报;2000年

7 秦晓波;儒家伦理思想与公民道德建设[N];人民日报;2004年

8 董克勤 储星;当代环境伦理思想浅议[N];河北经济日报;2003年

9 雷毅;生态伦理学:一种新的道德启蒙[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唐凯麟;读《制度伦理研究》[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明;孔子伦理思想发微——现代生活语境中的《论语》解读[D];清华大学;2004年

2 唐建文;周恩来外交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yN;苏轼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石峰岗;曾国藩人才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文波;王安石伦理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陈剑旄;蔡元培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夏忠龙;先秦伦理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姜红;荀况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顾世群;《古兰经》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玖林;杨昌济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林云;康有为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鹏;试论墨子实利主义伦理思想[D];山西大学;2008年

4 周朗生;戴震伦理思想管窥[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唐水桥;论孔子伦理思想中的“仁”及其现实意义[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昶;《聊斋志异》之伦理评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涯;中国老年伦理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8 方群;社群主义伦理学考辩[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杨伟波;传统家训伦理教育思想探析[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10 刘琳丽;孟子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02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02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