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尊老敬老问题探究
本文选题:清代 + 尊老敬老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尊老敬老问题,不但采取各种措施倡导尊老敬老,而且制定法律保障老年人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地方政府用赠送匾额的方式对尊老敬老楷模进行表彰,为民众树立榜样,把国家的尊老敬老政策贯彻到基层;民众在政府引导下,把尊老敬老政策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
[Abstract]:The rulers of the Qing Dynast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specting the old and respecting the elderly, not only by taking various measures to advocate respecting the elderly, but also by making laws to protect the absolute authority of the elderly in the family. Set an example for the people, implement the national policy of respecting the old and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the people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respecting the elderly and respecting the elderly into their daily lives.
【作者单位】: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
【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名人匾额为例》(项目编号:122400450355)的中期成果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志强;论清代条例中的地区性特别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马小红;;中国古代的“权力”理念——兼论中国古代社会的政体与法律[J];法学杂志;2012年02期
3 李华伟;张文礼;;大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4 罗建平;何欢;;毛泽东文化政策思想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杨建宏;;论宋代的民间旌表与国家权力的基层运作[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洋;清代前期旌表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刘宇;论清代孝义文化的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王琪;于晓南;;我国古代观叶植物文化探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4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黄薇;;微探建瓯方言熟语歌谣的语言[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品素;;《歧路灯》中的“讫”[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庆之;《孝经》思想精华通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那晓凌;;明清时期的“义夫”旌表[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2期
3 刘怀才;;乾隆旌表的历城两寿星[J];春秋;2006年03期
4 王美华;官方旌表与唐宋两代孝悌行为的变异[J];东北师大学报;2003年02期
5 黄筠;《孝经》述略[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01期
6 陈九如;;封建社会女子节烈观的演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阮春林;初探明清节妇生活的经济来源[J];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8 张杰;清代科举制度与传统政治文化[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李丰春;;社会评价论视野中的旌表制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刘魁立;;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晓红;中国古代女性意识——从原始走向封建礼教[D];苏州大学;2004年
2 王彦章;清代的奖赏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李丰春;传统旌表活动与基层社会的控制[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红;汉代社会生活与礼法结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韩柱;论毛泽东的文化建设思想[D];河北大学;2006年
3 王娟;明中叶至清前期批判传统妇女观的思潮[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雷伟平;《圣谕广训》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韩帅;汉代旌表制度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云华,杨兆慧;中国古代诚信思想及其对建设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黄韬;诚信机制:和谐社会的社会资本内核[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5年05期
3 孟庆瑞;试论和谐社会与关怀伦理[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姚海静;公正: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石[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宋球勋;关于以法律手段“硬化”道德规范的思考[J];行政与法;2005年11期
6 赖章盛;;环境伦理与和谐社会[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0期
7 丁建军;;经济公正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林楠;吴育林;;和谐社会视域下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J];唐都学刊;2005年06期
9 王睿欣;;市场经济伦理的哲学透视[J];理论前沿;2006年01期
10 陈勇;;和谐社会的伦理意蕴[J];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甄宗旭;;从科学发展观层面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取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2 王美娅;莫岳云;曾慧芳;;和谐社会理念下的科技伦理问题研究[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郭金鸿;;道德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淑新;臧宏;;朱熹敬畏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江雪莲;;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和伦理构建论纲[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张志昂;;关于尊老敬老的一些看法[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袁五省;;让尊老敬老之风发扬光大[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马尽举;;生生不息的实证研究及尊老敬老的新视角[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老龄协会权益部主任 王s,
本文编号:1950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50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