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礼记》的居住方式与孝道观探赜

发布时间:2018-05-30 03:33

  本文选题:《礼记》 + 居住方式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礼记》记载的居住方式及相应的孝道观可分为三类:其一是"人神共居"的居住方式,人的神灵信仰决定了宅居的空间布局、人们的公共生活和日常实践,引申出"尊宗祭祖"和"生育后代"的孝道观,体现出超验性的特征;其二是"同财共居"的居住方式,宅居和家庭财产都遵循宗法的"亲亲""尊尊"原则,这有利于子女对父母的"孝养",发展出以"敬亲""谏亲"等为内涵的孝道观,呈现出经验性的特征;其三是"异财分居"的居住方式,为此曾子将孝一分为三,扩展了孝道的涵容量。居住方式和"孝道"观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关系。
[Abstract]:The way of living recorded in the Book of Rit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view of filial pie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one is the living mode of "people and gods living together", the belief of human spirits determines the space layout of dwelling, the public life and daily practice of people.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of "worshiping ancestors" and "bearing offspring"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ranscendence. The second is the way of living together with wealth, and the principle of "respecting one's relatives" and "respecting one's family" by patriarchal clan. This is conducive to the "filial piety" of the children to their parents, and to the development of filial piety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respecting relatives," remonstrating relatives, "and so on, showing an empirical characteristic. Third, it is the living mode of" separation from wealth ", for which Zengzi divides filial piety into three. Expanded the capacity of filial piety. The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y of living and the view of filial piety.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伦理研究”(11JJD720017)
【分类号】:B8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安乐哲;罗斯文;;《论语》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振华;;聊斋俚曲与下层社会的道德教化[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陈睿;;春秋时期的媵嫁婚及其中的女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向安强;李利坚;郑庭义;李思思;;传统孝文化与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4 孙宏恩;;秦汉时期农业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5 秦佩;王永健;;古代小说戏曲中由“孝”引发的悲剧思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6 赵锦;;“五四”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7 李传印;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撰述中的名教观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廖小平;论伦理关系的代际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段塔丽;;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建设的路径选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朱影;回眸女性小说的兴起[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贾雪丽;;论当代中国大学生“孝”德教育[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3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邓子美;范宁宁;;宗教间的冲突与和谐——中西宗教的一个比较及其成因探讨[A];对话: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C];2009年

5 施晔;施晖;;s泄缁幛摔堡搿感ⅰ埂毡兢趣伪葟[A];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江苏分会2013年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杨;西方儿童权利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祁晓庆;敦煌归义军社会教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春花;唐代老年人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国立;纪昀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王森波;同性婚姻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圣财;扬弃与超越[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吉;契嵩孝亲观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飞扬;我国中学德育文化重构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李侣娟;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訾翠霞;中国佛教孝思想的特质及现实意义[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立刚;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孝道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19537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537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1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