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属人的良品成于实践且不可教授——超越亚里士多德和休谟的思路

发布时间:2018-06-01 02:26

  本文选题:属人的良品 + 常识性实践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属人的良品——无论是道德良品还是非道德良品——都成于(常识性)实践(即可通过〔常识性〕实践培养生成),且不可教授(即不可以知识的形式加以教授)。"成于实践"和"不可教授"可看作是属人的良品的两项基本特征,也可视作是衡量或判断人所内在拥有的某种东西是否成其为良品的两项必要(但非充分)条件或基本标准。凡不成于实践,或可以教授的东西一定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从这种观点看,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自然良品因为不成于实践就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休谟理解的自然良品则应解释为实践(性)良品。此外,技艺虽然也成于常识性实践,但因为可以教授,从而不成其为属人的良品。实际上,技艺的培养恰恰有赖于良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良品比技艺更为根本。再者,亚里士多德把理智良品理解为主要成于教导也是不妥当的。其实,理智良品作为属人的良品之重要一类,不仅成于实践,而且其种也远不仅限于亚里士多德视野中的那几种。
[Abstract]:Personal good-whether moral or unethical-is the result of (common sense) practice, which can be cultivated through practice and cannot be taught (that is, it cannot be taught in the form of knowledge. " "by practice" and "not to be taught" can be regarded as two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 personal good, or two necessary (but not sufficient) conditions or basic criteria to measure or judge whether a certain thing owned by a person is a good one. Anything that is not practical, or which can be taught, must not be a personal goo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Aristotle's view of natural good is not a personal good because it is not in practice, and Hume's understanding of natural good should be interpreted as practical (sexual) good. In addition, skills, although also common sense practice, because they can be taught, so it is not a personal good. In fact,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s depends on quality. In this sense, quality is more fundamental than skill. Moreover, Aristotle's understanding of intellectual good as primarily based on teaching is also inappropriate. In fact, a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human good, the intellectual good is not only in practice, but also in Aristotle's vis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502.233;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永翔;;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2 马永翔;;常识性实践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马永翔;;出于/为了自身——道德哲学致思的亚里士多德-康德范式(上)[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2 马永翔;;常识性实践观念——超越亚里士多德和麦金太尔的思路[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冯书生;;成熟形态的德性正义论——亚里士多德论公正及其对柏拉图的继承与超越[J];天府新论;2011年03期

4 秦红岭;;论建筑美德[J];伦理学研究;2013年04期

5 黄元国;;朝向卓越的大学教学伦理理念论[J];伦理学研究;2013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永翔;;美德,德性,抑或良品?——Virtue概念的中文译法及品质论伦理学的基本结构[J];道德与文明;2010年06期

2 马永翔;;出于/为了自身——道德哲学致思的亚里士多德-康德范式(上)[J];道德与文明;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成伟,刘则渊;古希腊理性对技术的审慎[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08期

2 马万东;;实践智慧(phronesis)与“技艺”(techne)之喻——由亚里士多德引发的现代思考[J];现代哲学;2007年01期

3 詹秀娟;;从技术的本质看现代技术发展的条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姚林;;论诠释学在早期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问题[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瑞丰;;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与技艺的自负[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李三虎;;技艺与价值:分裂还是关联?——柏拉图的整体论解答及其当下意义[J];现代哲学;2005年02期

7 张铃;陈凡;;现代工程哲学的古希腊之源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周广文;;庄子哲学中的直觉观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杨儒宾;;技艺与道——道家的思考[J];原道;2007年00期

10 周仁成;;“技艺”在西方语境中的构成及研究可能性——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雪梅;在通往存在的途中[D];四川大学;2007年

2 贾玉鹏;超越技艺生存[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62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62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e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