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理性:道德行为发生的内力

发布时间:2018-06-01 12:50

  本文选题:理性 + 道德行为 ; 参考:《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摘要】:人类的道德品行,一部分来源于先天的道德直觉和本性,但更多的还是取决于"理性"的培养与教育。"理性"有助于先天道德本性与后天道德培养的整合,并且将整合的德性贯彻到、渗透于人的一切活动和全部行为之中。选择符合理性与德性的行为模式,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智慧。在一定意义上,群体的德行品质左右着社会的经济水平、伦理状况和政治走向,使社会生活日臻优化。
[Abstract]:The moral conduct of human beings comes partly from innate moral intuition and nature, but more depends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rationality. " Reason "is helpful to the integration of innate moral nature and acquired moral cultivation, and carries out the virtue of integration and permeates all human activities and behaviors." The choice of rational and moral behavior patterns can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knowledge and wisdom. In a certain sense, the moral character of the group determines the social economic level, ethical status and political trend, making social life more and more optimized.
【作者单位】: 中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党校文献资料中心;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唐热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与实践智慧[J];哲学研究;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王雪;王充道家思想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李霞;生命本位与自然关怀——道家生命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詹世友;;霍布斯正义理论的论证策略[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8 万俊人;;政治如何进入哲学[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9 蒋风冰;盛晓明;;生态运动的实践智慧——深生态运动的阿伦特方案[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浙江大学论文集[C];2008年

10 罗栋;;范式:构成及其差异本质[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海燕;现代性视野中的陈独秀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明珠;米兰·昆德拉小说叙事形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文;;威廉姆斯道德哲学的“反理论”视角[J];理论建设;2007年06期

2 萨·巴特尔;;论康德的道德自由与德性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杨帆;;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简论[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4期

4 吕耀怀;李升兴;;道德教育:从道德单元到德性的形成[J];大学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5 程洁;;谈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陈晓云;;意识形态与个体意义体验脱节:道德困境的根源[J];长白学刊;2009年04期

7 孙英;品德与德性:概念辩难[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8 袁恒雷;;孟子的道德修养论刍议[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9 张国庆;王彦博;;公共管理者的德性[J];才智;2009年26期

10 王源;;亚里士多德与孔子关于“善”和“幸福论”的解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松根;;子女不教谁之过[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徐卫红;;从康德的角度看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误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戴兆国;;儒家仁道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东方朔;;评儒家道德独断论[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5 左其沛;;关于品德心理几个问题的探讨[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6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符明秋;;运动道德研究评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史降云;;《老子河上公注》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陈杰思;;儒家仁爱论[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伍雄武;;儒学伦理思想在宋明时期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所特约专家 郑若娟;道德行为原则解读[N];中国工业报;2010年

2 宋圭武;市场经济的德性基础[N];海南日报;2011年

3 胡瑶;机器人也要有“德性”[N];经济参考报;2008年

4 夏一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尊严是外在存在与内在德性的统一[N];中国社会报;2010年

5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杨国荣;从知其善到行其善[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上海交通大学 胡海鸥 教授;道德行为有很强的效用[N];上海金融报;2002年

8 詹世友;德性与法治精神的融合[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后 曾军;以学养德[N];光明日报;2011年

10 吕耀怀 曹志红;走向德性伦理[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震洪;生态伦理的经济分析[D];青岛大学;2007年

2 周治华;伦理学视阈中的尊重[D];复旦大学;2007年

3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小锡;经济德性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宏;伪善论[D];中南大学;2012年

6 章羽;非理性在个体道德养成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8年

7 辛治洋;道德判断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9 沈嘉祺;论道德情感的生成与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谭维智;道德减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意志薄弱”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齐志宇;实现正义过程的“伤害性”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朱超博;快乐、德性与创造[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许丽莎;道德同一性和敏感性对道德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士国;道德行为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艳琴;财富、幸福、德性[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宇鹏;西方伦理学中的幸福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田坤;儒道道德观的冲突与互补及其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42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642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