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至善之谜
本文选题:至善 + 柏拉图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3年03期
【摘要】:柏拉图的伦理学中最高的概念是"善的型",也就是"善本身"或者"至善"。他从未阐明"至善是什么",甚至认为这只能是一个留给读者的谜语。通过梳理《国家篇》、其他对话和书信中关于至善的线索,基于文本分析和语境还原,有可能追索"至善之谜"的答案。至善不仅在柏拉图的元伦理层次上扮演了基础性的角色,而且在共同体的政治哲学、美德伦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因而可以透过多维度对其进行把握。
[Abstract]:The highest concept in Plato's ethics is "good type", that is, "good itself" or "supreme good". He never clarified what the best is, and even thought it was a riddle for the reader. By sorting out the clues about the best in other dialogues and letters, based on text analysis and contextual restoration, it is possible to trace the answer to the riddle of the greatest good. The supreme goodness not only plays a basic role in Plato's meta-ethics level, but also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i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virtue ethics and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community, so it can be grasped through many dimens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浙江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189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柏拉图的至善之谜研究”
【分类号】:B8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洪;马超;;柏拉图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杨华;;试论西方“至善”观的历史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刘飞;;“恶”是什么——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董春莉;;由柏拉图的爱欲伦理反观爱的现代命运[J];学理论;2009年10期
5 孟立永;;简论古希腊正义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6 宋严;栾亚丽;;古希腊正义价值研究[J];伦理学研究;2009年05期
7 晁乐红;;论作为美德的勇敢——先秦儒家与亚里士多德之比较[J];伦理学研究;2010年02期
8 李石;重温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命题:反驳与辩解[J];道德与文明;2003年01期
9 戴景平;;至善:生活意义的最高追求[J];长白学刊;2008年02期
10 余友辉;;美德可教吗?——苏格拉底哲学命题的美德教育悖论[J];道德与文明;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通;;透视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从《追寻美德》谈起[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沐守宽;顾海根;;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建华;;论公共权力滥用的道德约束机制[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5 张荣;;德性是心灵的最佳境界——阿伯拉尔论至善与德性[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张荣;;罪恶的起源、本质及其和解之路——阿伯拉尔的《伦理学》初探[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岳永杰;;论信息化时代下的伦理建设[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之沧;;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9 李长伟;;启蒙时代的开启与古典公民教育思想的终结[A];21世纪中国公民教育的机遇与挑战——两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巧利;;《拉刻斯篇》中苏格拉底对于“勇敢”的德性分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葛晨虹;伦理学界定中的狭义与广义[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甘肃 邵振国;正义能给人带来什么[N];社会科学报;2003年
3 郝铁川;片面而深刻的性恶论[N];中国审计报;2001年
4 四平师范学院 兰秀良;社会伦理学构想[N];光明日报;2007年
5 朱庆;建设当代中国道德方略[N];光明日报;2001年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王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原则[N];光明日报;2008年
7 ;伦理学:在于创造幸福本身[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委员、上海社科院特聘研究员 周锦尉;道德也是“看不见的手”[N];文汇报;2009年
9 张大春;希腊·中国·古典教养[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郭增花;实践与至善—马克思在伦理学上的变革[D];吉林大学;2007年
3 张会永;康德的道德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沐守宽;美德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6 苏森森;成就美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8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9 彭勇;列维纳斯的他异性美(伦理)学[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财安;柏拉图道德教化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徐景文;论柏拉图的公民教育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3 胡金枫;论心灵的自由与力量[D];浙江大学;2007年
4 安娜;何为好生活?[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智超;美德与规范—亚里士多德正义观的两个维度[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6 李慧静;科学技术发展与美德之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玉营;试论安萨里德性伦理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胡念飞;追求善的起源[D];吉林大学;2005年
9 刘兰芝;康德理性主义道德哲学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敏敏;从伦理学到政治学[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69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69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