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伦理学的超科学性——以西方伦理学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05 20:29

  本文选题:西方 + 伦理学 ; 参考:《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09期


【摘要】: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许多伦理学家如苏格拉底、洛克和摩尔等都力图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将伦理学问题当成是一个科学问题来处置,竭力确认伦理学与科学的正相关性,企望建立起"科学的伦理学",走向了道德问题上的科学决定论。对于这种科学决定论,卢梭、休谟还有康德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抗。他们要求在事实与价值之间作出分离,并预示了伦理学的超科学性。伦理学不是自然科学,因而也不能以自然科学的原理、方法来把握。道德公理既不能经验证实,也不能逻辑证明。科学理性说明不了道德的行为,不能最终解决伦理问题,相反,科学对道德的承诺很容易变成对道德的暗中消解。这一点在西方伦理叙事的神学有效性那里可以得到佐证。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thics, many ethicists, such as Socrates, Locke and Moore, have tried to treat the ethical problem as a scientific problem in one way or another, trying to confirm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thics and science. Hope to establish the "ethics of science", towards the moral issue of scientific determinism. Rousseau, Hume and Kant resisted this scientific determinism. They demand a separation between fact and value, and foreshadow the ultra-scientific nature of ethics. Ethics is not a natural science and therefore cannot be grasped by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natural science. Moral axioms cannot be proved empirically or logically. Scientific reason can not explain moral behavior, and can not solve the ethical problem eventually. On the contrary, scientific commitment to morality can easily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hidden elimination of morality. This is supported by the theological validity of Western ethical narratives.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学哲学学院;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3 李恩来;;卡西尔对文化悲观论的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章云珠;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教学行为的优化策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孙艳;德育模式:从"控制封闭型"到"自主开放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杜军虎;;后现代主义对“人类中心论”的批判[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陈军;;精神图语的现代方式[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周俊强;;知识产权概念中“知识”含义辨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阳;;监视居住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及完善[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徐晓海;;社会稳定机制的实现:制度公正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建构[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吴永远;;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个案[A];教育领导研究(第二辑)[C];2012年

4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5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江畅;;幸福、和谐、智慧与优雅:当代幸福主义的视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苏宇;;对隐私权保护的深层反思——重新认识保密与公开的价值权衡[A];第四届全国公法学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9 盛作国;;走向科学与人文统一的逻辑学[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吕国忱;;科技和道德关系的现代走向[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9 冯亚;普鲁塔克政治观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小平;转基因食品传播推广中的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淑芳;高清海人学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韩睿;西方发达国家弹劾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兆余;产权视角下的国家形成理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丽英;因利诚信与因义诚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银婧;笛卡尔心身因果性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文明;;以伦理学为志业——记吾师万俊人先生[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5期

2 陈庆超;;德性的式微与回归[J];道德与文明;2008年02期

3 杨豹;;德性——当代研究综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1期

4 杨宁;;合“礼”性与合“理”性之辨——中西传统伦理思想之比较[J];企业导报;2010年02期

5 马进;;论伦理学的三个特色[J];西部法学评论;2008年05期

6 方旭东;约翰·布鲁姆;;超越“成本—收益分析”的伦理学考量——哲学、经济学如何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学术月刊;2010年02期

7 E.鲁茨 ,尹国其;伦理学、道德学,还是道德社会学?——评苏联80年代的伦理学讨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7年09期

8 康香阁;周辅成;;伦理学大师周辅成先生访谈录[J];邯郸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赵修义;;关注流行文化的伦理内涵[J];道德与文明;2007年03期

10 任建东;唐凯麟;;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思路和探究——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访谈[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越存;;解决现代西方伦理危机的实践哲学进路[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郑维铭;;伦理探索与改革开放同行——广东伦理学会30年回顾[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戴茂堂;李家莲;;当今国内伦理学史研究的情感缺失[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露璐;;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伦理学:成就与问题[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明建;;论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伦理文化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黄富峰;;论志愿者精神的伦理内涵[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云萍;;道德规范性的证明[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黄明理;;道德信仰论纲[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李亚丹;张庆林;;道德直觉和道德推理的研究述评[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前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 朱勤;实践有效性视角下的纳米伦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陶涛 清华大学哲学系;周辅成的伦理学人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葛晨虹 丁万华;中国伦理学十年来热点透视[N];学习时报;2002年

4 谭薇/编译;机器人的伦理抉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记者 肖国忠 通讯员 荣文库;建议设立“中华慈孝日”[N];光明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邹曦;邱仁宗:科学伦理的守护者[N];北京科技报;2010年

7 南京师范大学 王小锡;消费也有个道德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8 李明华 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生态伦理的一个难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章启群(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全球伦理,可能吗?[N];中国艺术报;2000年

10 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会主席、美国圣母大学经济伦理学教授 乔治·恩德勒博士 陆晓禾译;发展中国经济伦理学是当务之急[N];社会科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亓奎言;神经伦理学:实证与探新[D];浙江大学;2009年

2 亢丽娟;麦金太尔道德哲学批判[D];吉林大学;2010年

3 苏森森;成就美德[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王秀敏;现代社会的个性道德探寻[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姚站军;“伦理大战略”理论建构及其实践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涂江波;威廉姆斯道德哲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9 韩国庆;道德合理性的重建[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关巍;休谟的情感主义伦理学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郁杰;“无”与“伦”比—萨特的第一种伦理学[D];浙江大学;2012年

2 邬胜利;无原则的伦理学[D];吉林大学;2011年

3 兑文强;人应该如何理性的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闫加友;伦理视域下的老年人幸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一Z,

本文编号:1983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83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f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