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康德与萨德”:导向真实伦理学

发布时间:2018-06-07 16:37

  本文选题:康德 + 萨德 ; 参考:《现代哲学》2017年02期


【摘要】:黑格尔曾提出无限判断的说法,无限判断就是把两个极端差异的概念联系起来。类似地,在康德和萨德这两个极端差异的思想家那里,存在着"康德即萨德"的说法。"康德与萨德"问题,最早由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辩证法》中提出。此后这一问题被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重新提出,并被拉康理论的卓绝阐释者齐泽克持续思考。康德提出"为义务而义务"的道德律令,和萨德的"为欲望而欲望"的彻底之恶原则,具有同样的形式主义特征。由此,康德的道德律令呈现出拓扑学上的莫比乌斯带现象,即颠倒为萨德式的彻底之恶的伦理原则。康德伦理学的萨德式悲剧揭示了道德形式主义的局限,呈现了主体的生存悖论。象征秩序(大他者),造就了主体性,但也造就了短缺主体。对此,主体只有采取象征性自杀的方式,敢于直面创伤性的真实界,以行动来对抗他者,才能获得自由和重生。由此,"康德与萨德"问题,在拉康和齐泽克的真实伦理学和行动理论中得以解答。
[Abstract]:Hegel once put forward the idea of infinite judgment, which is to connect the two concepts of extreme difference. Similarly, Kant and Thad, two extremely different thinkers, have the term "Kant is sad." The question of Kant and Thad was first raised by Horkheimer and Adorno in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 Since then, this question has been raised again by French psychoanalyst Lacan, and continued to be thought by Zizek, the outstanding explainer of Lacan's theory. Kant's moral law "obligation for duty" and Thad's "desire for desire" have the same formalistic characteristics. From this, Kant's moral law presents the Mobius belt phenomenon in topology, that is, the completely evil ethical principle of THAAD. The THAAD tragedy of Kant ethics reveals the limitation of moral formalism and presents the paradox of existence of the subject. Symbolizing order (the other creates subjectivity, but also creates the subject of shortage. Therefore, only by taking symbolic suicide, daring to face the traumatic reality and taking action against others can the subject be free and reborn. Thus, Kant and THAAD are answered in the real ethics and action theory of Lacan and Zizek.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
【基金】: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社会管理创新研究中心”招标课题“同意论启示下我国意识形态管理创新研究”
【分类号】:B82-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郭昭君;吕敬美;;康德与伯林的两种自由观比较及其当代启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卢永欣;;“康德与萨德”:导向真实伦理学[J];现代哲学;2017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谭杰;;论康德的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兼与伯林两种自由概念的比较[J];道德与文明;2011年04期

2 李绍猛;;“消极自由”不消极——谈谈消极自由概念的历史内涵[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9期

3 刘训练;;“两种自由概念”探微[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邓晓芒;伯林自由观批判[J];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潜;;萨德论[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柳鸣九;萨德并非无德之明证——关于作家萨德的道德水平[J];书屋;1999年02期

3 艾晓明;;今日萨德[J];出版广角;1999年03期

4 邵泽鹏;;启蒙与反启蒙的灵魂:萨德——“启蒙之子”与“放纵侯爵”的内心博弈[J];阅读与写作;2009年08期

5 黄海碧;悲哀的天空快乐的星辰——看熊源伟导演的广场戏剧《马拉/萨德》[J];东方艺术;2001年06期

6 曾新民;萨德作品中的性、女性与女权[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7 龙潜;;自古而来的“习俗”——萨德《贞洁的厄运》中性与强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龙潜;;永恒的老调重弹——萨德《贞洁的厄运》叙事分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9 龙潜;;命运是什么——读萨德的《爱之罪》[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10 龙潜;;对上帝的亵渎——读萨德《贞洁的厄运》[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商;萨德古堡演绎皮尔·卡丹新品[N];中国纺织报;2009年

2 李为胜;部署“萨德”:美韩顾忌中国[N];中国国防报;2014年

3 张晴滟;彼德·魏斯:萨德刺向马拉的一刀[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记者侯耀其、王洋;智央行行长辞职[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王f ;《马拉·萨德》深圳版15日上演[N];深圳商报;2001年

6 张伟邋闫s,

本文编号:1991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1991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