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家诫》和《颜氏家训》对儒家思想的相合与游离

发布时间:2018-06-13 09:46

  本文选题:嵇康 + 颜之推 ; 参考:《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嵇康和颜之推都服膺儒家教化,又分别出现游离于儒家的道家与佛家思想,他们的家训文《家诫》与《颜氏家训》深刻地体现了两种思想的矛盾,从生平身世到文章创作对两者进行对比,反映了二人的思想观念仍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游离的道家与佛家思想是时代的烙印所造成。
[Abstract]:Ji Kang and Yan Zhi-tzu were both subject to the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ism, and then appeared the Taoist and Buddhist thoughts of Confucianism, respectively. Their family teachings "Family Commandments" and "Yan's Family instructions" profoundly reflected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idea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from their life experience to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cle reflects that their ideology is still dominated by Confucianism, and the free Taoism and Buddhism are the result of the imprint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23.1;B2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5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钱雯;目送归鸿 手挥五弦——论嵇康的人格美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3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4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5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赵明山;;“七篇大论”的撰著年代及其学术地位[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杜觐位;;试论蜀地得称“西海”之由[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高阳;;龟兹石窟壁画色彩特征初探[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联赏;;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10 丁功谊;;魏晋玄学的总结与终结——论郭象《庄子注》[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树森;中职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与课堂教学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8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美迪;庾信后期心态与诗赋创作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同策;;薛N辜捌洹都医搿穂J];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2 马玉山;“家训”“家诫”的盛行与儒学的普及传播[J];孔子研究;1993年04期

3 时国强;;汉魏六朝家诫文综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夏明钊;从《家诫》看嵇康——对鲁迅一个论点的质疑[J];安庆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5 马玉山;“家训”“家诫”的盛行与儒学的普及传播[J];中国哲学史;1994年01期

6 高树海;;汉魏六朝诫子书与家诫论议[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7 鲁迅;;选本[J];群言;1997年11期

8 陈小虎;;我国古代尚俭戒奢思想对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张白茹,李必友;魏晋南北朝家诫论略[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10 田艳;“两个”嵇康,一份孤绝[J];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03期



本文编号:2013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13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a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