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源正义看儒家伦理形态论争——以德性、美德、德行三个概念为核心
本文选题:儒家伦理形态 + 德性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在关于儒家伦理形态的论争中,一种可靠的学术进路是跳出"virtue"之外,回到儒家原典来比较"德性""美德""德行"这三个核心概念与"德"的契合度。只有能够完全涵容并表现"德"之内外兼及意蕴的那个概念,才是对儒家伦理形态的恰当表达。在儒家那里,"德性"是一个纯粹的内生性概念,仅仅指称了"德"的内在向度,"儒家德性伦理"因之无法获得充分的依据。"美德"虽然与"德"内在相契,但却难以在语义上呈现其内外兼及之意涵,"儒家美德伦理"也并非最佳的言说方式。而"德行"则在内在含蕴与语义表达两个方面皆与"德"完全相契,"儒家德行伦理"因之成为最恰当的言说方式。只有在"儒家德行伦理"的向度下,才能说清儒家伦理何以不能被归入到任何一种西方伦理形态之中。
[Abstract]:In the debate about Confucian ethical form, a reliable academic approach is to jump out of "Virtue" and return to the Confucian original code to compare the three core concepts of "Virtue", "Virtue" and "Virtue". In Confucianism, "Virtue" is a purely endogenous concept, which only refers to the inner dimension of "Virtue".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can not be fully based on it. "Virtu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meaning of "Virtu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show its meaning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and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is not the best way of speaking. "Virtue" is all in two aspects in both connotation and semantic expression. The Confucian ethics of virtue and virtue is the most appropriate way of speaking. Only in the direction of "Confucian Virtue Ethics" can it be said that the Confucian ethics can not be classified into any kind of western ethical form.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4AZX017)
【分类号】:B82-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存河,熊威;儒家伦理与当代法治观念[J];华夏文化;2000年04期
2 杨麻,吕元礼;儒家伦理教育的同情性反思[J];开放时代;2000年12期
3 江娅;儒家伦理现代化的延误[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4 廖申白;公民伦理与儒家伦理[J];哲学研究;2001年11期
5 陈桂蓉;浅议儒家伦理与市场伦理——兼与章建刚同志商榷[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郑云;儒家伦理精神的现代价值[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7 谢树放;儒家伦理价值观之表现与形成原由[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裴玉林;儒家伦理与现代市场经济[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9 ;“儒家伦理与公民道德建设学术研讨会”贺辞[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姚电,刘天杰;论网络时代儒家伦理面临的挑战[J];宜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可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继承和发展儒家伦理精神[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2 万俊人;;回应韦伯:关于儒家伦理的方法论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3 章海山;;中国儒家伦理精神与现代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东方朔;;非现代性的儒家伦理:一种意义的重新审查[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5 吾敬东;;古代中国人关于多样或差异性问题的认识[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吾淳;;宋代:儒家伦理的普遍化何以可能[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梁荻;;现代化的儒家伦理和儒家伦理的现代化[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刘西芳;;取儒家伦理精华,浇社会主义道德之花[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章益国;;比附与迷思:韦伯命题与儒家资本主义学说——对“儒家伦理促进现代化”论断的一个反思[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10 崔梅;;言语道德与儒家伦理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胡平;儒家伦理与商业文化[N];经济日报;2002年
2 北京大学教授 哲学家 “北京大学儒商文化研究中心”成员 汤一介;儒家伦理:赚钱是为社会福祉和自我精神境界的提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3 北京师范大学 廖申白;儒家传统与公共交往伦理的培育[N];光明日报;2011年
4 王钧林;儒家伦理的普世价值[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汤一介;儒家伦理与中国企业家精神[N];中国航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杜悦;儒家思想闪现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雷震;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逻辑[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义清;儒家伦理文化现代化发展初探[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陈洪连;东方儒家伦理和西方权利伦理的比较与整合[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孔广鹏;儒家伦理的现代困境及突破[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天杰;网络时代儒家伦理对提高人的精神素质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闫建华;儒家伦理范畴“直”刍议[D];山西大学;2007年
6 翟R,
本文编号:2016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16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