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曾国藩家教思想对湘中近现代女性人才的影响
本文选题:曾国藩 + 家教思想 ; 参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摘要】:曾国藩家教思想对湘中近现代女性人才的涌现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家教中的女性教育思想体现在秉持耕读、重视女子德育和女子学习等方面。曾国藩家教思想对湘中近现代女性人才的成长环境、价值观念、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曾氏家族女性、秋瑾和蔡畅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bstract]:Zeng Guofan'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has made an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female talents in central Hunan. The thought of female education in his family education is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hering to ploughing reading,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women's moral education and women's learning. Zeng Guofan's family education though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value concept, growth path and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female talents in modern and modern Hunan. Among them, Zeng's family women, Qiu Jin and Cai Chang are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s.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研究生处;
【分类号】:B823.1;C913.6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王小波;试析中国女性群体的分化与分层[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5期
2 石潇纯;;论曾国藩家族女性对曾氏家风的继承与发扬[J];船山学刊;2012年04期
3 罗青兰;孙乃纪;于桂兰;;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与成长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4期
4 王小平;;论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张芳;;从家风、文风、民风看曾国藩和湘乡文化[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周秋光;;湖湘文化的近代转型及其人才群体现象与原因[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李卫平;;论曾国藩的家教思想[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苏颖;;抗战时期蔡畅的妇女解放思想[J];时代经贸;2006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舒菲;;性别和谐视阈下的中国女性NGO多维角色解读[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邓子鹃;;近10年国内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13年03期
3 梁丽萍;王彦平;;政治社团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妇联组织的视角[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年06期
4 李琦;刘欢;;世俗神话与择偶窘境——多维视域下的富豪相亲会[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唐银辉;;现代知识女性面临的双重压力及其成因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王舟;;我国女童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困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李颍;杨成胜;;《新结婚时代》中女性地位比较研究[J];民族论坛;2008年06期
8 戴雪蕾;罗素;;试论近代湖湘文化的开端[J];理论观察;2012年04期
9 李晓园;张云;赖利燕;;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人才队伍现状与建设对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尹志新;;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见闻与思考[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邓子鹃;;近10年国内女性职业生涯发展研究综述[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女性人才发展规律与政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琼;型塑与变革:现代国家建构进程中的妇联组织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陆阳;双重合法性困境中的社团组织适应机制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3 王舟;女童教育研究二十年的回顾与反思[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白鹭;当代中国女性社会分层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赵明;定位与功能:转型期中国妇联组织角色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余安娜;历史意识与历史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桥;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的比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左明;江标的思想来源及其在湖南的改革[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希;试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弱势女性报道[D];河北大学;2006年
4 陆鸣;社会转型期妇联组织体制改革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6年
5 安静静;城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的性别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艳琴;中国电视女性栏目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晗;女性阅读传播机制分析与我国出版业应对策略[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8 苏杉;电视女性栏目中女性形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张燕华;妇联组织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对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吴敏;蔡畅妇女思想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洁;“粉领”阶层——社会存在与自我认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陆建民;社会转型期上海职业女性群体的分化与流动[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4期
3 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J];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05期
4 杨玉静;全球化背景下的性别、性和妇女——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关于性别、性和妇女研究的专题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4年04期
5 杨金鑫;;湖南历史上人材群体初探[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年04期
6 严翅君;妇女群体分层与女性社会特征新走向——以江苏省南通市妇女发展与妇联工作为个案的研究(之一)[J];江海学刊;2003年02期
7 李星云;;新形势下我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林增平;;近代湖湘文化试探[J];历史研究;1988年04期
9 沈艳;女农业劳动者劳动参与及社会保障情况的现状分析——江苏省第二期妇女地位调查资料的分层研究[J];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10 谭琳,李军锋;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琼;从新疆女性人才的调查看单位环境内的女性人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邱建理;;浅谈女性人才的心理疏导与自我调适[J];经营管理者;2014年03期
3 李爱钦;;创新、创意的主体思想意识对女性人才发展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3年20期
4 本刊编辑部;安徽省林业系统“十佳”女性人才[J];安徽林业;2001年03期
5 李凤华,石海燕;让《女性人才学》走进高校的讲坛[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女人不应该回家[J];西部人;2004年05期
7 杨明奇;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8 ;数字[J];中华儿女;2010年06期
9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红土地的江西需要开发女性人才资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王翠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领域的一支红色娘子军——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女性人才研究分会综述[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加强女性人才开发研究服务经济发展大局[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顾青;;改革开放三十年女性成才社会环境的变迁[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徐佩莉;;浅谈国际大都市女性人才管理[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兢辉;首期优秀女性人才培训班开班[N];无锡日报;2009年
2 陈至立;在新中国60年优秀女性人才社会影响力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N];中国妇女报;2009年
3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 吴江;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女性人才发展[N];中国妇女报;2009年
4 ;陈至立强调 增强和扩大优秀女性人才影响力[N];人民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娟;为女性人才打造发展平台[N];首都建设报;2010年
6 记者 唐晓颖;市妇联第十五届执委暨百名高层次女性人才座谈会召开[N];德州日报;2010年
7 记者 段金柱 储白珊;充分发挥女性人才作用 推动海西又好又快发展[N];福建日报;2010年
8 冯海容 记者 陈鹏;积极培育女性人才[N];大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耿兴敏;贺定一委员:女性人才成长我提五个办法[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北京市妇联副主席 周志军;女性人才境外培训带来的启示[N];中国妇女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丽;我国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韦志均;广西少数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许英;山西高校女性人才发展环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4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1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