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儒家的生态伦理自然观——“时中”生态智慧与同心圆生态模型

发布时间:2018-06-16 01:54

  本文选题:生态伦理 + 自然观 ; 参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儒家重"时"尚"中",其生态伦理自然观的精神内核是"时中"。儒家生态伦理自然观具有两重内涵,一是贵人而不惟人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情感立场,二是尽物而亦爱物的待物有别的生态伦理价值选择。在生态文明特别是生态伦理的意义上,两者都遵循着同心圆的生态模型。基于此,儒家的生态伦理自然观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源意义和启发作用。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 especially the ecological ethics , both of them follow the ecological model of concentric circles . Based on this , the natural view of ecological ethics of Confucianism has very important resource meaning and inspiration to the curr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2-05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杰;;反思平衡的环境正义论——彼得·温茨的《环境正义论》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2 董根洪;儒家真精神——“时中”[J];孔子研究;2003年04期

3 任俊华;李朝辉;;儒家“天人合一”三才论的自然整体观[J];理论学刊;2006年05期

4 田海平;;从“控制自然”到“遵循自然”——人类通往生态文明必须具备的一种伦理觉悟[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5 黄俊杰;论儒家思想中的"人"与"自然"之关系:兼论其21世纪之启示[J];现代哲学;2005年01期

6 田海平;;“环境进入伦理”的两种道德哲学方案——对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争的实践哲学解读[J];学习与探索;2008年06期

7 杜维明 ,蒙培元 ,郑家栋 ,李存山 ,卢风 ,雷毅;儒家与生态[J];中国哲学史;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殿明;刘佳翔;;促进煤炭矿区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王传峰;;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建构——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应然选择[J];道德与文明;2011年01期

3 林凯;;《中庸》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陈长生;;王阳明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价值[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育红;魏丽华;;冯友兰“天地境界”说对生态伦理学的意义[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陈家磊;;浅析李约瑟的“灵魂阶梯”学说[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朱秋媛;何裕民;倪红梅;沈红艺;;试论儒家、道家“王道”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8 程旺;;孔子“五十以学《易》”辨正[J];东方论坛;2013年06期

9 戴梅;;从罗尔斯顿环境伦理思想浅析生态文明[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杨海文;;“距杨墨”与孟子的异端批判意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维艳;中国哲学视野下的中国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张永利;现代林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秦廷国;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国超;审美教育的生态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5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6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王继创;整体主义环境伦理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8 华启和;气候问题政治博弈的伦理共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凡;明代家产继承与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小娟;杜维明启蒙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彦;我国环境不公问题的类型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福珍;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生态伦理观思考[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畅;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领导者资源整合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长生;王阳明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5 胡黛丽;论自然体环境权[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胡忠华;论马克思主义环境公平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亚恩;中庸思想在管理中的运用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8 宋艳;对莱斯控制自然观念内在矛盾理论的透视[D];徐州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毅才;威廉·莱斯生态批判理论诠解[D];山西大学;2011年

10 郭强;孔子仁学及子张对仁学的发展[D];山西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郁乐;;马克思自然观的环境伦理思想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2 Н.А.别尔嘉耶夫 ,张百春;人和机器——技术的社会学和形而上学问题[J];世界哲学;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平;生态伦理的意识形态和伦理传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海平;谁能够遵循生态伦理[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洪波;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J];邵阳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4 彭锦屏;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11期

5 丁祖荣;朱棣;;论生态伦理与环境消费[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4期

6 刘小勤;当代中国生态伦理思潮理论探源[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吴妍,赵哲远;论生态伦理及其价值取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吴细玲;对三明市企业生态伦理的思考[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金凯;关于当前生态伦理教育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熊小青;生态伦理何以可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东生;罗艳梅;;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公众生态伦理教育研究[A];第5届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泽;;把生态伦理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基础[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3 王立宽;;构建生态文明的基础——生态伦理[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徐嘉;;简论儒家生态伦理及其现代价值[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王志捷;;儒家生态伦理的特色与合理性[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4年

6 卢武强;;生态伦理与小康建设[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吴春红;余超波;;重塑生态伦理 建设生态文明[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李睿璞;卢新海;喻燕;韩t,

本文编号:20246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246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