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积极义务与消极义务——现代社会的行为道德评价
本文选题:义务 + 责任 ; 参考:《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摘要】: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及相互的关系,因此,权利和义务关系之内在本质关系就表现为权利和义务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以主体为根基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现代社会的行为道德评价与社会制度的道德评价都关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制度的道德分析相比一般的道德分析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分析,会使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说制度性道德分析是一种正义的制度安排。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people's behavior is the unity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re is no right without obligation, no obligation without right." As a social phenomenon, rights and obligations reflect people's social activitie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Therefore, the essential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relationship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s of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re are no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ased on the subject.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behavior and social system in modern society relates to people's social life and social existence. The moral analysis of system has more advantages in dealing with social problems than general moral analysis. Especially the analysi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will solve the problem more effectively, so we can say that institutional moral analysis is a jus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分类号】:B82-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周冬平;;从康德的法哲学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邱振卓;;康德对“权利”的基本规定及其划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高全喜;;休谟的财产权理论[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8 张超;;先天理性的法概念抑或刑法功能主义——雅各布斯“规范论”初探兼与林立先生商榷[J];北大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9 范辉清;;论刑罚与矫治的异质性[J];北方论丛;2008年03期
10 王新举;;后现代法学对现代法学的解构——论法的虚拟性[J];北方论丛;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谢军;;伦理意义上的“公共文明”浅探[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高惠珠;;论道德权利与劳动关系的和谐——新《劳动合同法》的伦理意义解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5 东方朔;;评儒家道德独断论[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6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杨保军;;“后新闻业时代”新闻道德演变趋势分析[A];新闻学论集(第24辑)[C];2010年
8 黄明儒;黄义华;;怀柔刑事政策的提倡与刑罚结构维新[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陆昱;;产权:起源、衍迁与展望——基于马克思的视角[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拥军;;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东;银行监管权配置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旭平;力量的形而上学[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军;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胡湘;行政执法理念的重塑[D];湘潭大学;2009年
8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鲁银娣;论死者人格利益的民法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73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2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