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的方法论旨趣

发布时间:2018-06-17 01:51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 + 哲学-伦理学 ; 参考:《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的方法论旨趣,是以哲学变革作为伦理学的方法先导,从而展现伦理世界的根本转变:从"彼岸世界"到"现世世界",从"对现实的伦理观念批判"到"对现实的改变",最终从"道德人间"升到"道德天国"。在此基础上,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转变为经济与道德"能否相容"以及"何种相容性"的问题。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道德与资本世界相适应,道德批判成为"伪善"的辩护;其前提是变革资本剥削的道德逻辑为以劳动为中介的相容关系。马克思以"资产阶级的伪善"为具体案例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道德观的"历史无意识",从而揭示一种无产阶级伦理观实现对资产阶级伦理观的颠覆与终结。
[Abstract]:The methodological purport of Marxist philosophy and ethics is to take philosophical change as the method guide of ethics. Thus it shows the fundamental change of the ethical world: from "the other world" to "the present world", from "critique of the ethical concept of reality" to "the change of reality", and finally from "moral world" to "moral heaven". On this basis, the core question of ethics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question of "compatibility" between economy and morality and "what kind of compatibility". As a bourgeois ideology, morality adapts to the world of capital, moral criticism becomes a defense of hypocrisy, and its premise is to change the moral logic of capital exploitation into a compatible relationship based on labor. Marx took "the hypocrisy of the bourgeoisie" as the concrete case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bourgeois morality "historical unconscious", thus revealed a proletarian ethics view to realize the subversion and the end of the bourgeois ethics view.
【作者单位】: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批准号11CZX0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0-0;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G.卢卡奇;安延明;;我对《历史和阶级意识》的新认识——《历史和阶级意识》1967年新版序言[J];世界哲学;1985年01期

2 李继武;;事物本质的实践定位及其方法论意义[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洁;;略评结构主义思潮的方法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彭国翔;;典范与方法:侯外庐与作为现代学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5 夏甄陶;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特点进行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3年02期

6 P.C.鲁茨;关益;;异化是社会科学的概念[J];世界哲学;1983年04期

7 A.阿萨罗夫,李君锦;对О.弗勒希特海姆未来学的批判[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11期

8 延哲;;马克思早期异化劳动理论辨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9 黄德兴;;开拓人的研究 创立人的学说[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1期

10 倪志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和理论性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振东;孙振;;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学科交叉与方法论[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2 马蓥伯;;第一讲 常讲常新的课题[A];学习历史唯物论二十讲[C];2004年

3 史研;;第10届国际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A];1995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5年

4 卢文远;;让张载关学思想惠达于民众[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陈天庆;;世界历史性、社会实践及自身——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存在论断想[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7 方竹兰;;论诺思方法与马克思方法的互补性——思考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分析方法[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马捷莎;;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奋斗目标[A];实践与探索——北京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论文集[C];2002年

9 傅小凡;;李贽论“道”[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龚育之;;对新世纪科技发展的人文思考——兼论所谓反对科学主义[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文件[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景源;唯物史观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N];南方日报;2006年

2 实习生 王姣玲;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的时代高度[N];中国教育报;2009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学习艾思奇的科学治学精神[N];人民日报;2010年

5 陈先达;对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看法[N];光明日报;2006年

6 邹万银;浅谈马克思主义的品格 兼议传统哲学的物质[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纵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空间[N];社会科学报;2007年

8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陈学明;哲学大师的“转身”[N];光明日报;2002年

10 王洪波;《李秀林文存》评介[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志勇;人与制度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3 李庆喜;胡绳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魏连;胡绳与马克思主义[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三萍;现代新儒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徐奉臻;从“隐性自在”到“显性自为”[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东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论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内在根据[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徐钊;论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三维向度[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力;创新实践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杨彬;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中正统与非正统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俊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发展[D];西华大学;2011年

2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邵远江;“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马照海;论张申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思考[D];漳州师范学院;2010年

5 尹礼政;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泽林;心灵的计算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心智学说的当代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利民;论胡适的实用主义方法论[D];湘潭大学;2002年

8 程桂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大学;2005年

9 胡满英;现代性的困境与主体性的命运[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鑫;走出意识形态之镜[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290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290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