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侃性情论内涵辨析
本文选题:皇侃 + 禀气定性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14年04期
【摘要】:皇侃是南北朝时期重要的儒家学者,其性论一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维模式,回溯先秦以来"即生言性"、"禀气定性"的人性论传统,提出了"性者,生也";"性无善恶,而有浓薄";"人生性分各有所能"等命题。展现在"性""情"关系上,皇侃虽然借鉴了王弼"性其情"论,但已不再是玄学式的以本体之"性"去支配经验之"情";而是注重阐发人性中天然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在现实中基于这种合理性而去恢复人的自然真情。因此,皇侃性情论可视为南北朝时期玄学流宕氛围中的儒学奇葩。
[Abstract]:Huang Kan was an important Confucian scholar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His theory of sex changed the metaphysical thinking mode since Wei and Jin dynasties. But has the thick thin ";" the life sex divides each to have the ability "and so on proposi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sex" and "emotion", although Huang Kan draws lessons from Wang Bi's theory of "nature of emotion", it is no longer metaphysical "nature" to dominate the "feeling" of experience, but pays attention to expounding the natural rationality of human nature. And in reality based on this rationality to restore human natural truth. Therefore, the theory of temperament can be regarded as a wonderful work of Confucianism in the atmosphere of metaphysics i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项目(2013JK0034)
【分类号】:B8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学勤;;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J];学术月刊;198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刚;彭启福;;王弼“得意忘言”思想的诠释学意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杨国平;《物不迁论》义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李霞;;从“无情”到“有情”:道家生命本性论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吴先伍;;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老子论自我与他人和谐相处之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周翔;;汉语合音词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8 张立波;;郭象“足性逍遥”的伦理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刘运好;史晶晶;;哲理与诗性:竹林玄学影响下阮籍《咏怀诗》的悖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王红叶;蒋涛;;也说“出门看”的“看”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欧阳国华;;基于分子生物学的快感人假设论纲[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3 乔宗方;;试论邵雍先天六十四卦同步历史的自然科学意蕴[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杨立华;;论张载哲学中的感与性[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6 iJ天宇;;郑司农注《周礼》所用“读为”术语考辨——兼评段玉裁对“读为”术语的界定[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7 何茂活;程建功;;古汉语教材中的“繁简错位”[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八辑)[C];2008年
8 杨锐;;“风景”释义[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文思;蒋燕;刘红艳;王婧;;《内经》“肺主皮毛”的理论探奥[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其忠;樊尊峰;;老庄无为论及其对中医养生观影响的探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赫赫;中国古代人物画“十八描”概念的历史演进与画史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颖;《常语寻源》及其所辑释民俗语汇和俗语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谭玉龙;老子和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丹;《沧浪诗话》的语言观[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伦建;语言的召唤—当代中国语言批评的特点与反思[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米丰翠;《老子》母性品格审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荣梅;禅宗“自然观”的理论内涵与美学意蕴[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步伟伟;先秦主流思想的教育管理价值探寻[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30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30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