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企业运行的伦理一经济难题
本文选题:社会资本 + 信任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apital for enterprises to socialize lies in its trust ethics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It is shown as two ideal types of eth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 caused by social capital: ethical priority and economic priority. Weber'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articularism and universalism, pointing out that Confucianism has hindered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ic model in China because of its too much emphasis on "home". This conclusion ignores the cultural design of the social capital that enterprises run out of the dilemma of "family doctrine" in Chinese culture, that is, the cultural design of "the idea of the world". The universal trust in Chinese society based on the idea of "world" comes from "family culture" and its derivative dialectical, counter-appropriation and cultural correction. It is an unnegligible cultural resource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deal with ethical-economic problems and to seek integration of social capital.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道德哲学与全球化伦理战略研究”(项目号:2009JDXM033)暨东南大学重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高科技前沿的哲学问题和哲学理论研究”(项目号:32130001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0;B82-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新春;信任、忠诚与家族主义困境[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连克;论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张军鹰,蔡会明;浅析家族企业信任问题的成因和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3 李前兵,丁栋虹;我国家族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4 王志明,顾海英;家族企业成长与治理结构的变迁[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5 秦琴;;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二元困境及其出路[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6 郭强;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的经济学解释[J];财经研究;2005年09期
7 丁桂兰;试论品牌战略的诚信问题[J];财贸经济;2003年07期
8 叶国灿;论家族企业的局限性与回避[J];当代财经;2003年05期
9 乐国林;张玉利;毛淑珍;;社会资本结构演变与我国家族企业发展演化[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10 李晓华;;经理人市场失灵与家族管理转型的制度困境[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华;论我国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叶泽川;新儒学工具性人群关系管理价值观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3 郑胜利;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产业集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宏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5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范忠宝;中国家族企业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7 陈育琴;中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张喜征;虚拟企业信任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罗明忠;商业银行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及其均衡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10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蓉;基于结构洞理论的个人人际情报网络分析系统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承宗;转轨期河南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姚宗建;社会资本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解瑞红;社会学视角中的校长资源观[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红英;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性”力量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顺利;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理论架构[D];河北大学;2003年
7 冯信瑶;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张宏;城市居民住房消费取向的制度背景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张丽娟;温州民营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10 高雯;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新春;单位化企业的经济性质[J];经济研究;200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桂梅;;论中国传统诚信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其现代转换[J];船山学刊;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秋心;龙长云;;信用——一种社会资本[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苏令银;;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资本的支撑性要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3 徐延辉;;社会资本与道德生产力[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者丽艳;尹记远;;也谈诚信[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程远;;诚信: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名誉教授 余源培;想当“经济人” 勿忘“道德人”[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董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2 卢德之;经济伦理研究的一个契入点[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新庚;信用论纲[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崔岩峰;论福山关于中国信任文化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302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30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