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消费者为何“言行不一”:解释水平的视角
本文选题:伦理消费 + 态度与行为的分离 ; 参考:《心理科学进展》2017年03期
【摘要】:伦理消费(Ethical consumption,EC)是指消费者在获取、使用或处置产品时考虑到个人消费行为对社会、环境或动物福祉的影响。虽然伦理消费日渐流行,但在金钱支付时伦理消费的态度却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的行为,即言行不一。本文从解释水平理论视角出发,以"心理距离→解释水平→个体反应"为分析框架展开。从时间维度上来说,在态度评价阶段和产品选择阶段两个时间点上,消费者与伦理产品的心理距离远近不同,分别激活了高低解释水平表征;高低解释水平下个体在动机和认知上又存在诸多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两个阶段的反应不同,继而出现伦理消费者态度与行为的分离。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如何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有效提高伦理消费行为。
[Abstract]:Ethical consumption (EC) refers to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behavior on society, environment or animal welfare when they are getting, using or disposing of products. Although ethical consump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e attitude of ethical consumption is often difficult to translate into actual behavior, that i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thical consumption in the payment of mone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vel theory, the framework of "psychological distance, interpretation level and individual response"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time dimension, the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consumer and the ethical product is far and close to the two time points of the attitude evaluation stage and the product selection stage, and the level representation of the high and low interpretation level is stimulated respectively; the individual under the level of high and low interpretation is the individual.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This difference leads to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two stages and then the separation of ethical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心理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02157,71502120)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5BSH0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3YJCZH164) 信阳师范学院‘南湖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Nanhu Scholars Program for Young Scholars of XYNU)的资助
【分类号】:B82-0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珊;吴晓林;;伦理存在生活中——评《伦理十讲——伦理的现实问题研究及方法》[J];现代大学教育;2006年06期
2 许兰凤;伦理对构建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机制的功能探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3 程广丽;余达淮;;论资本的伦理之维[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陈鹏;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的几个理论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5 樊浩;伦理对经济发展的内在人文推动[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年03期
6 王初根;对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关联的理性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7 范忠信;中西伦理合璧与法治模式的中国特色[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8 吴波;李东进;;伦理消费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03期
9 韩喜平;闵凯;;经济学研究伦理属性的学说史考察[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4年01期
10 翟振娟;王建斌;;关于统计伦理特性的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上官酒瑞;政治的伦理与伦理的政治[N];文汇报;2012年
2 戴木才;管理伦理的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宁;伦理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戴庆康;权利秩序的伦理正当性[D];东南大学;2005年
3 闵凯;伦理经济思想溯源及视角演化[D];吉林大学;2014年
4 李亮学;信用伦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春秀;中国古代官吏服饰的伦理功能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2 蔡文君;微博伦理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严玮;微博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年
4 赵旭;日常生活中身体形态的伦理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文静;传统“义”的概念及其实践[D];安徽大学;2015年
6 刘坤;发展伦理基本理论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贺志敏;绩效管理伦理探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韩光昊;制度与伦理:比较、选择、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9 赵晓伟;金融危机的伦理诊断与当下关切[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引弟;社会公益救助的伦理思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1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6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