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文化传统反思

发布时间:2018-06-25 13:24

  本文选题:社会伦理道德 + 诚信缺失 ; 参考:《理论导刊》2013年09期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严重,其中不乏文化传统的原因。中国文化传统实际上缺乏诚信,集中表现在:缺乏诚信建设的文化前提,即自由意志和规则意识;"人性善"的道德假设不利于诚信规则的建设;儒家"爱有差等"的伦理原则不利于诚信标准的确立;缺乏宗教信仰的实用理性文化传统不利于诚信的保障。当前我国社会诚信建构的基本思路是,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意识地"立人",同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Abstract]:At present, the lack of social integrity in our country is serious, including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n fact, the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 lacks honesty and credit, which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lack of cultural premise of honesty construction, that is, free will and rule consciousness, moral hypothesis of "humanity good"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good faith rules; The Confucian ethical principle of "love is poor"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credit standards, and the lack of practical and r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 of religious belief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tection of good faith. At present, the basic idea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in our country is to consciously "establish peopl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credit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作者单位】: 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研究”(12&ZD0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泽厚;漫说“西体中用”[J];孔子研究;198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明;;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庆真;乡村情缘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效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何宏光;李远行;;中国社会语境下关系网的发生、运作和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陈亚鹏;李向利;;中国信用制度的法理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贾莉莉;徽州民居村落聚居形态的有机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8 李改维;李蒙;;传统村落公共开敞空间的特征分析——以陕西党家村为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蒋艳;;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2期

10 王云飞;李庆连;;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秩序的确立——从农民法律意识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2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陈景信;;我国农村家庭关系弱化分析及其现实思考[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甘超英;;“三农”问题的若干宪法观察与思考[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5 杨豪;;从理论构建到客观事实: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分层研析——以冀县为中心的考察[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杜靖;;五服-姻亲与宗族——一个汉人社会研究的新框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7 文必正;;中国特色产业集群关系营销的理论探索[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敬尧;;农村政策运行中的乡村干部暗行为分析——以Y乡为观察对象[A];村民自治进程中的乡村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1年

9 李晖;;农村养老的制度演绎与惯性生存[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10 陈立旭;;地域文化与浙商合作精神[A];“浙学传统与当代浙江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赵鑫;组织创新氛围、知识共享与员工创新行为[D];浙江大学;2011年

6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徐健;农户人际关系网络结构、渠道行为与契约型农产品交易关系稳定性[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李雁;新时期文学中的乌托邦精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丁鑫;新农村道德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继忠;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冬梅;客家地区农村女性闲暇生活方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林超;编码方式、自我构念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肖易儒;林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t,

本文编号:20660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660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