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伦理如何通达现实——从亚里士多德到当代思想家的思想撷英
本文选题:经济伦理 + 西方伦理思想史 ; 参考:《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伦理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针对经济伦理的实现机制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相当重要意义和启示的真知灼见。亚里士多德提出优良政体,实行法治、权力、监督三位一体的美德论方案,霍布斯、洛克、休谟等提出建立政府、保护产权、遵守自然法则的契约论方案,边沁、穆勒提出自由放任、政府适度干预的功利论方案,罗尔斯、诺奇克提出福利国家或最低限度国家的自由主义方案,麦金太尔、沃尔泽、米勒等人提出政府积极作为的社群主义方案,生态主义者提出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生态化建构的生态主义方案。通过检视这些方案,我们至少可以得出的启示是:落实经济伦理不能脱离政治体制;他律机制是经济伦理通达现实的依凭;制度安排是实现经济伦理的必要支撑。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ethical thought, many thinkers have put forward a lot of profound and enlightening ideas on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f economic ethics. Aristotle proposed a good regime, the rule of law, power, and supervision of the Trinity of Virtue, Hobbes, Locke, Hume and others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government, protection of property rights, abide by the laws of nature, Bentham, Mueller put forward the utilitarian scheme of laissez-faire, moderate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Rawls, Notchick, the liberal program of the welfare state or the minimum state, Macintyre, Walzer, Hans Muller and others put forward the communitarianism scheme that the government actively acts as, ecologicists put forward the ecologicalism scheme of technology,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By examining these schemes, we can at least draw the enlightenment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nomic ethics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political system, the mechanism of heteronomy is the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reality of economic ethics, and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is the necessary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economic ethic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BZX079)
【分类号】:B82-0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海山;经济伦理方法论的研究[J];道德与文明;2000年02期
2 曹素青;东西方经济伦理的异同及其功效[J];生产力研究;2000年03期
3 罗明星;经济伦理的价值蕴含[J];道德与文明;2001年02期
4 王淑芹;经济伦理刍议[J];道德与文明;2001年03期
5 陆晓禾;中国能为“全球经济伦理”做什么[J];河北学刊;2001年03期
6 田海平;应当确立经济伦理的生态理念[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吴少峰;浅析经济伦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8 孟秋菊;我国市场经济下经济伦理问题的原因探析[J];渝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张润泽,张焱;《老子》的“为我主义”对市场经济伦理建构的启示[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10 管华;论市场经济与经济伦理[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樊浩;;“经济伦理”:一个虚拟命题?[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于海量;;经济伦理视阈中的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朱卫东;杨春清;;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最新研究进展[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2011)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春晨;市场经济伦理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罗干坤;追寻自由——论经济伦理自由范畴本义[D];中山大学;2004年
3 王露璐;乡村经济伦理的苏南图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胡道玖;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勇;国家经济伦理与银行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郑若娟;经济伦理:理论演进与实践考察[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娅;论经济伦理与市场秩序[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闫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经济伦理观的转型[D];苏州大学;2004年
3 孟秋菊;我国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伦理建设探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4 余友辉;经济、伦理与经济伦理[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王芳;经济伦理与市场秩序[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根成;普遍经济伦理初论[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杨东昌;论我国转型期的经济伦理问题及其对制度创新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8 孙彬锋;市场经济伦理的辩护与批判[D];华侨大学;2004年
9 王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伦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李建国;中国社会转轨时期的经济伦理变异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7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7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