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生命伦理学视域下反思平衡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8 07:33

  本文选题:反思平衡 + 直觉 ; 参考:《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反思平衡方法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目前在我国该方法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理论探讨不够,也少有人自觉应用。在生命伦理学的实践中人们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例如凭直觉否定一些规则、原则的适用性;更多的是,人们将已经制定的法规、规章视为完美无缺、不可修改的基石,将此作为前提通过演绎得出有关具体案例应该采取何种行动的结论,而不分析案例具体情况,从而往往使后果严重。反思平衡方法强调,既不能固守规定,也不能盲从直觉,主张不断调整道德判断和道德原则及其背景理论,使之融贯、和谐和相互支持。由于反思平衡方法既反对死守规则,又反对盲目相信直觉,因此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减少上述两种失误,为分析伦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解决伦理冲突提供启发与借鉴,使我们的决策和行动更加合理、更加合适。然而,我们也不应忽视反思平衡方法本身固有的一些缺点,这需要今后在理论和实践上加强研讨,加以改进。
[Abstract]:Rethinking balance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ethics. At present, this method has not been paid enough attention to in our country,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is not enough, and few people consciously apply it. In the practice of bioethics, people tend to have situations such as intuitively negating rules, the applicability of principle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s the cornerstone of perfection and irrevocability. This is taken as a premise to draw a conclusion of what action should be taken in a specific case without analyzing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case, so that the consequences are often serious. The rethinking balance method emphasizes that we can neither stick to regulations nor blindly follow intuition, and advocate constantly adjusting moral judgment, moral principles and their background theories so that they can be integrated, harmonious and mutually supportive. Since the rethinking balance method is not only against sticking to rules but also against blindly believing in intuition, it can effectively help us to reduce the two kinds of mistakes mentioned above, and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reference for analyzing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s in ethical practice and resolving ethical conflicts. To make our decisions and actions more reasonable and more appropriate. However, we should not lose sight of the inherent shortcomings of the rethinking equilibrium method, which needs to be studied and improved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新乡医学院社科部;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研究基础重大项目“当代生命伦理学研究”(14JJD7200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科技伦理问题研究”(12&ZD117)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延光;第五次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于伦敦召开[J];医学与哲学;2000年10期

2 徐庆文;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及其人文关注[J];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丛亚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辞典》条目选载之三[J];医学与哲学;2001年09期

4 陈仁彪;2000年生命伦理学吉汉宣言[J];医学与哲学;2001年10期

5 苏令银;生命自主:当代生命伦理学的终极价值追求[J];医学与哲学;2002年05期

6 ;第三次生命伦理学国际会议在台湾中坜市举行[J];医学与哲学;2002年10期

7 坂本百大,龙革;迈向新的“全球生命伦理学”[J];世界哲学;2002年05期

8 ;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2004年1月5-7日于北京举行[J];医学与哲学;2004年01期

9 ;生命伦理学在世界各地[J];医学与哲学;2004年03期

10 范瑞平;如何建立生命伦理学普适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命伦理学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述评[J];医学与哲学;2004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瑞鹏;易恒;钟林;周剑;李永宁;;第三届中法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2 ;中国生命伦理学代表团访问荷兰[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3 韩丹;;第二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综述[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4 ;英汉生命伦理学译释词汇[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5 娄瑞雪;;尊重自主与生命伦理学[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6 邵艳军;杨学举;;在高校教学中开设生命伦理学公开课的应时性与重要性[A];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7 赵云梅;;生命伦理学对医学伦理学的挑战[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秦敬民;秦东华;;关于生命伦理学的认识与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四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丽然;;人的尊严释义[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陈化;;儒家伦理:中国语境下原则主义困境之出路——兼谈儒家生命伦理学的构建[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巍;生命伦理学的兴起与疆域[N];学习时报;2005年

2 肖巍;人口层面的生命伦理学研究[N];学习时报;2010年

3 韩跃红;尊重生命[N];光明日报;2005年

4 徐敏;生命伦理学为科研“护航”[N];解放日报;2004年

5 肖巍;生命伦理学教育受到国际关注[N];学习时报;2006年

6 华中科技大学 焦洪涛 伍春艳;亚洲生命伦理学研究现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记者陈静;中国生命伦理学要有本土文化底蕴的话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曹继军;陈竺院士等呼吁:加强生命伦理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张清俐 张杰;生命伦理学为医学技术研究护航[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丹尼尔·维克拉 翻译、整理 邱仁宗;伦理学要优先关注穷人的健康利益[N];健康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斌玉;生命伦理学的元伦理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薇;生命伦理学在我国本土化发展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2 土丽艳;中美生命伦理学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刘闯;生命伦理学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董沫含;中国生命伦理学构建中的文化融合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蒙霞;论生命伦理学视野中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广西大学;2004年

6 芦蓉晖;生命伦理学视野下的行为控制伦理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秀娟;身体伦理学对生命伦理学的批判与重构[D];上海大学;2011年

8 廖淋森;生命伦理学视阈下的死亡尊严[D];辽宁医学院;2012年

9 姜贵;克隆人与生命伦理学的双向反思[D];吉林大学;2006年

10 LU XUEFEI;自由个体主义还是儒家家庭主义:从医学问题看生命伦理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77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77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1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