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论西周德、孝观念及其关系

发布时间:2018-06-29 08:28

  本文选题:孝观念 + 西周 ; 参考:《文艺评论》2013年10期


【摘要】:正在《孝经》中,孝被视为"德之本",是"至德要道"。如果将考察的视线再往前推,到德、孝观念产生的最初,两者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侯外庐先生在《中国思想通史》先秦卷中就有这样的观点:以"德—天;孝—祖"表示其信仰世界,将其视为周人的道德纲领;即生成时期,德对应着天,孝对应着祖。侯先生的观点揭示出西周德与孝异于后世的关系,对我们继续探讨两者的关
[Abstract]:In the Book of filial piety, filial piety is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virtue and the most moral principle.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spection and the idea of filial piety if we push it forwar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Mr. Hou Wailu has such a view in 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thought before the Qin Dynasty: "Virtue-Heaven; filial piety-ancestor" expresses his belief world and regards it as the moral program of Zhou people; that is, in the period of generation, morality corresponds to heaven and filial piety corresponds to ancestor. Mr. Hou's point of view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nd filial pie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later generations, and continu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2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岚;西周孝观念的确立及其基本特征[J];齐鲁学刊;2000年04期

2 郭秀娟;当代农村居民孝观念透视——汶上县汶上镇北门大街第三生产小组孝文化调查[J];孝感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方旭东;中国古代孝观念的内在转换[J];江淮论坛;1997年04期

4 郭秀娟;传统孝观念在当代农村的继承与变迁——以汶上县汶上镇北门大街第三生产小组为例[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论点摘编[J];道德与文明;1987年01期

6 朴钟锦;韩国人孝道观念的历史变迁及其特点[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7 黄宇雁;“孝”书籍与孝观念在日本的流传[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吴锋;传统传承的价值分析——试以中国传统孝观念的传承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胡忠均;;儒家墨家孝观念的对比分析及其当代意义[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0期

10 栗志亮;;孔子对西周的孝的继承和深化[J];文教资料;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锋;;中国传统孝观念能贡献普世伦理的可能性[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硕;;浅论陈衍的儒家思想——读陈衍的《伦理讲义》[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3 靳辉明;;对我国人、人道主义和文化问题研究的反思[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首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周桂钿;;孝的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5 曹瑛;;儒家孝悌之道对传统生命价值观的影响[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杨秀香;孔子伦理思想的世俗转向及其人文价值[N];光明日报;2004年

2 张传玖;生命就在自己手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王修智;齐鲁文化与孝道[N];联合日报;2010年

4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 谢阳举;中国古代爱国主义的三个鲜明特点[N];北京日报;2009年

5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萧君楚;中国传统孝观念的现代性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蒲中;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宇;玄儒思想影响下的两晋孝观念演变[D];清华大学;2007年

4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谷树新;中国传统孝道的确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贾蓉;中国传统家庭代际伦理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唐志为;孔子孝道观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李振坡;《论语》之孝[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9 袁玉霞;《孝经》的思想及其背景与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毛腾飞;魏晋南北朝孝观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15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815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