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道德判断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

发布时间:2018-06-30 05:53

  本文选题:青少年 + 道德推脱 ; 参考:《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年04期


【摘要】:通过对756名青少年的问卷调查,考察了道德判断在青少年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调节作用的性别差异。结果发现:(1)道德推脱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道德判断不会对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是道德判断可以显著地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2)道德判断在调节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较高的道德判断能力难以削弱道德推脱对男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但可以明显地削弱道德推脱对女生攻击行为的正向影响。
[Abstract]: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756 adolescents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ole of moral judgment in the regulation of moral evading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moral deduc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moral judgment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adolesc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However, moral judg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gul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vasion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2) there are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in moral judgment in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evading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higher ability of moral judgment can not weaken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moral deduction on boys' aggressive behavior, but it can obviously weaken the positive effect of moral deduction on female students' aggressive behavior.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XLX021)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2012058)
【分类号】:B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继平;王兴超;陆丽君;张力维;;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2 杨继平;王兴超;;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3 赵冬梅;周宗奎;;儿童同伴交往中的攻击行为:文化和性别特征[J];心理科学;2010年01期

4 吴艳;温忠麟;林冠群;;潜变量交互效应建模:告别均值结构[J];心理学报;2009年12期

5 杨继平;王兴超;高玲;;道德推脱的概念、测量及相关变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6 王兴超;杨继平;;中文版道德推脱问卷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7 王美芳;闫秀梅;姚利;;儿童青少年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道德判断[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年04期

8 杨继平;王兴超;;道德推脱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2年08期

9 王兴超;杨继平;刘丽;高玲;李霞;;道德推脱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利;儿童青少年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桦;彭思喜;;战略柔性、双元性创新和企业绩效[J];管理学报;2011年11期

2 汪敏;盛烨;;心理学视野下的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06期

3 叶一舵;熊猛;;团体归属感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内部机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胡湘敏;沈烈荣;;合作、竞争与社会性行为的关系研究述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5 刘文令;刘衍玲;刘燕;;初中生关系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其与父母心理控制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祝大鹏;;体育道德推脱研究现状与展望[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3年02期

7 陈作松;王栋;;运动道德推脱的研究评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8 杨继平;王兴超;;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9 孙晓军;范翠英;热娜古丽·艾赛提;张笑容;陈洁;;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年03期

10 任志洪;江光荣;叶一舵;;班级环境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心理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国华;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高丽;中小学生自我调节特点及对学校适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露阳;老字号的文化属性如何影响其延伸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铮;孤残儿童同伴交往与冲突解决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葛高飞;中学生亲社会行为家族影响因素的探究与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刘耐烦;初中生人际交往与自我概念关系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4 伍月琼;大学生性别角色行为量表的编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娟;对完美主义两成分关系的探索[D];天津大学;2011年

6 崔晓文;幼儿积极与消极同伴关系的社会网络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兴超;道德推脱与员工道德决策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1年

8 张建英;初中生道德脱离的特点及其与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张栋玲;父母教养方式、道德脱离和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翟慎娟;友谊、社会行为对儿童归因、情绪反应及应对方式的影响[D];鲁东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2 刘志军;对初中生社会行为和道德判断推理及其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3 寇_g;徐华女;;论道德伪善——对人性的一种剖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4 赵春梅;杨伯溆;;父母冲突对初中生电子游戏使用的影响研究[J];青年研究;2008年08期

5 张利萍,王美芳;攻击性儿童的社会认知特点及其教育干预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11期

6 李小玲;裴丽颖;;欺负与认知:社会信息加工模型与冷认知理论的分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7 余毅震,史俊霞,黄艳,王俊;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关系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10期

8 何一粟;李洪玉;冯蕾;;中学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02期

9 杨继平;王兴超;陆丽君;张力维;;道德推脱与大学生学术欺骗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10 杨继平;王兴超;;父母冲突与初中生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兴超;道德推脱与员工道德决策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1年

2 谭雪晴;童年中期关系攻击行为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春雷;大、中学生价值观与抑郁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利;儿童青少年价值观、道德判断与攻击行为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罗媛;父母冲突对子女攻击性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源;苏彦捷;;道德判断的分级现象[J];心理学探新;2006年03期

2 刘爱平;;青少年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年01期

3 袁兆芳;谢振荣;;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研究述评[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袁兆芳;谢振荣;;国内青少年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亚;把握“五爱”基本要求 提升青少年道德素养[J];文明与宣传;2002年01期

6 常晓薇;;青少年生态伦理道德意识的培育探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余达淮;刘静;;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关系研究的进展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8 楚丽霞;互联网对青少年道德人格形成趋势的影响——来自天津社会科学院的调查[J];道德与文明;2004年02期

9 严正辉;当代外国道德教育改革概述[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2期

10 ;简讯[J];现代哲学;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慧红;;基于道德判断测验(MJT)在中国的调查研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 石国亮;道德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万增奎;道德同一性的心理发展与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颜峰;论耻[D];中南大学;2012年

3 魏筠;生活意义: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寻求[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金戈;内隐利他与外显利他和道德判断的关系[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祝青;论道德意志在道德蜕化中的作用[D];吉首大学;2010年

3 吴慧红;道德研究新视角:道德判断测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梅英;网络生态危机与德育实效性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涛;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伦理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赵丽娟;新农村家庭代际伦理关系现状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傅文玉;朱熹德育思想探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晶;论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贺志安;论主体性德育[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85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85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1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