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情感观念比较:生活儒学与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发布时间:2018-06-30 17:58

  本文选题:生活儒学 +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摘要】:情感观念在黄玉顺构建的生活儒学和斯洛特构建的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二者探讨情感观念的视域不同,因此生活儒学中的仁爱观念、恻隐观念和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中的关怀观念、移情观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这些分歧进一步影响了两位学者对情感与认知、情感与社会正义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撇开具体的分歧,一方面,生活儒学的本源情感观念可以为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奠基;另一方面,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对情感观念的精致探讨也可以为生活儒学的伦理学建构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Abstract]:The concept of emo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ife Confucianism constructed by Huang Yushun and the moral ethics of emotionalism constructed by Slote.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approaches to the concept of emotion, the concept of benevolence in Confucianism of life is not the same. There ar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oncept of compassion and the concept of caring and empathy in moral ethics of emotionalism. These differences have further affected the two scholars'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 and cognition, emotion and social justice. Apart from the specific differences,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l emotional concept of life Confucianism can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motional ethics of virtue;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licate discussion of emotional concept in emotional ethics can also provide abundant theoretical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nfucian ethics in lif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分类号】:B82-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玉顺;;生活儒学的正义理论[J];当代儒学;2011年01期

2 迈克尔·斯洛特;王楷;;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J];道德与文明;2011年02期

3 迈克尔·斯洛特;黎良华;;关怀伦理视域下的社会正义[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黄玉顺;;荀子的社会正义理论[J];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03期

5 M.斯洛特;王旭凤;孙少伟;;以行为者为基础的德性伦理[J];世界哲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德志;;走向情感主义:迈克尔·斯洛特德性伦理思想述评[J];道德与文明;2012年06期

2 王楷;;积善成德:荀子道德哲学的理性主义进路及其当代启示——一种德性伦理学的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石永之;;中国正义思想研究综述[J];东岳论丛;2013年11期

4 王X;;正名:儒家正义论之统绪——以荀子正名与正义思想为例[J];东岳论丛;2014年04期

5 李慧子;;法与义之辨——亚里士多德与荀子法律思想比较研究[J];管子学刊;2014年02期

6 肖爱;唐江河;;“两型社会”建设中的地方环境立法转型——以湖南省地方环境立法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7 齐贵云;;移情关怀伦理学:斯洛特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新进路[J];求索;2012年02期

8 王X;;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荀子礼义积伪论与性情论之关系再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1期

9 卢衍鹏;;论1990年代中国文学中欲望叙事的多义、异化与悖论——以朱文、韩东为例[J];文艺争鸣;2012年08期

10 邵显侠;;论孟子的道德情感主义[J];中国哲学史;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齐贵云;西方道德情感主义视野中的移情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张婷;成长中的中国公民社会与公民道德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符耀;正义的效率之维及其限度[D];吉首大学;2012年

2 王利华;论移情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萍;斯洛特的道德情感主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季良琴;孟子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晓明;“全能的启蒙者”:休谟的道德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郭齐勇;;再论儒家的政治哲学及其正义论[J];孔子研究;2010年06期

2 黄玉顺;;孟子正义论新解[J];人文杂志;2009年05期

3 黄玉顺;;中国正义论纲要[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廖名春;论荀子的君民关系说[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2期

5 黄玉顺;绝地天通——天地人神的原始本真关系的蜕变[J];哲学动态;2005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解放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杨;许诺;;德性、德性伦理和德性精神刍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2 金香花;;伦理学的“分裂”与“统一”——兼论伦理学的当代使命[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江畅;;德性论与伦理学[J];道德与文明;2010年04期

4 龚群;邢雁欣;;德性伦理学的行为者中心论[J];伦理学研究;2011年02期

5 龚群;;德性伦理学的特征与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6 顾志龙;休谟的伦理学也是一种德性伦理学[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德性伦理学[J];哲学研究;2008年12期

8 刘丙元;;基于规范伦理学的道德教育之检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07期

9 龚天平;;德性伦理与企业伦理[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任继琼;;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是品质[J];天府新论;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康建伟;;德性伦理学:中国思想的视野——“2010·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市伦理学会分论坛综述[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贾新奇;;德性伦理学的复兴与道德心理学的意义[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竞晗;公民道德建设的德性伦理学基础[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钦;休谟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楷;荀子伦理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4 胡yN峗;西方德性伦理传统批判[D];中南大学;2008年

5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6 谢礼圣;麦金太尔道德合理性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崔丽萍;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向晋怡;福特自然主义德性伦理学研究[D];湖北大学;2012年

2 张玉营;试论安萨里德性伦理学[D];山东大学;2007年

3 程艳;孔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4 赖淑芳;家庭责任伦理与家庭幸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尹洁;对康德形式主义伦理学之实践意义的探讨[D];复旦大学;2009年

6 孙艾娣;论麦金太尔的德性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刘光斌;正义与德性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863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0863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d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