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Abstract]: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home" has unique spiritual value to us Chinese people, that is, the cradle of virtue growth, the basis of self-identity, the constant affection of life, the source of self-value confirmation and the platform of pursuing moral value.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spiritual value of "home" in a certain sense molded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our Chinese. To this day, we should further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unique spiritual value of home for Chinese people and carry forward its positive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家庭与性别研究室;
【分类号】:B8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加武;吴婧婧;;《性自命出》“情”义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李高阳;;再论道德理论的层次结构:以义促利——与陈晓平教授、罗伟玲博士商榷[J];道德与文明;2014年01期
3 李加武;;多维视域下的先秦儒家“和”思想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黄文红;;论王阳明本体之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5 王川;;《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6 李海超;;情感观念比较:生活儒学与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J];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7 汪新建;柴民权;;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导向、核心框架与主要挑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8 谢延龙;任楠;;情感教育的误区与出路[J];教育导刊;2014年11期
9 李高阳;;西方遇见东方——斯洛特、蒙培元情感价值体系比较[J];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10 孙俊才;傅永聚;;文化建构情感的特点与机制—以儒家文化为例[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白臣;道德自觉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桂华;圣凡一体:礼与生命价值[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孙海霞;唐君毅道德人格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曲丹;跨国倡议网络的转化式干预:羞辱施压与国际规范内化[D];外交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期;中小学审美教育的反思及其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2 麻英姬;马尔克斯爱与死主题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何思莹;中西文化冲突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路径[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4 刘欣;情感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海军;农村寄宿制学生社会情感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6 杨虎;阳明心物说的存在论阐释[D];山东大学;2014年
7 刘亚峰;先秦儒家之“乐”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韩敏;大学生信仰的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晗;我国人民爱国主义中的理性和非理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学术创新[J];学术月刊;2004年09期
2 周树鑫,李政;期待留学生事业——新千年的中华文化复兴[J];中关村;2004年09期
3 陈松林;;网络时代下的中华文化复兴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4 王岳川;;大国文化复兴与文化身份确立[J];中国投资;2012年06期
5 李树启;;面向文化复兴的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建设:路径与策略[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冯仑;;文化复兴与价值观重建[J];时代人物;2013年01期
7 杨适;为了东亚的文化复兴我们该做些什么[J];北京社会科学;2000年02期
8 蔡世华;论中华文化复兴的理性之源与价值重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徐善伟;犹太人对中世纪西方文化复兴的贡献[J];齐鲁学刊;2003年05期
10 胡劲华;韩雨亭;沈山;;文化复兴与大国梦想[J];中国书画;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喻包庆;;文化复兴视域下的和谐与现代化[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孙居考;;中华文化复兴之思索[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高鸿钧;;中国文化复兴宣言[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4 熊月之;;孙中山文化复兴思想的时代特色[A];近代中国(第二十三辑)[C];2014年
5 林毅夫;;二十一世纪全球多极增长格局中的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A];北京论坛(2011)主旨报告集[C];2011年
6 王殿卿;;书院再兴与中华文化复兴[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7 林福杰;;新会陈皮文化复兴与发展中的十件事[A];第三届中国·新会陈皮产业发展论坛主题发言材料[C];2011年
8 丘隶;;艺术教育在社会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孔令刚;;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研究[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 郭继民;文化复兴,,复兴什么?[N];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戴荣里;历史文化与文化复兴[N];光明日报;2013年
3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叶朗;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灵魂[N];中国艺术报;2013年
4 星云大师 韩少功;幸福生活与中华文化复兴[N];文学报;2013年
5 罗杨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 驻会副主席;他们照亮了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前夜[N];中国艺术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张东林;文化复兴,中国的软实力[N];中国建设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刘洋;新时代召唤传统文化复兴[N];河南日报;2014年
8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讷言;文化复兴任重道远[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本报评论员;文化复兴的东莞探索值得期待[N];东莞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柴莹辉 朱耘;收藏是活的国学 是文化复兴的基础[N];中国经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祖清;晚年周作人与文化复兴之梦[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宏斌;伏羲信仰微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29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2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