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以罗尔斯为中心的批判性考察

发布时间:2018-07-18 11:17
【摘要】:罗尔斯把义务论与目的论之争转换成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他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是义务论的,主张正当优先于善;功利主义是目的论的,主张善优先于正当。罗尔斯错误地以为功利主义只有目的论的形式,并认为它忽略了个人分离性。然而,目的论的功利主义根本没有在罗尔斯的意义上忽略个人分离性,罗尔斯混淆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式,从而构造了一种内在不一致的理论杂合体。罗尔斯主张一种弱的善理论,认为完善论和非完善论之间的冲突是正当与善的优先性之争。然而,二者真正的分歧在于善的性质。作为一个完善论者并不需要承诺目的论,作为一个反完善论者也不需要承诺义务论。
[Abstract]:Rawls transformed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duty theory and teleology into a dispute over the primacy of justice and goodness. He holds that liberalism is a theory of obligation, that justice takes precedence over good, and utilitarianism is teleology, that good takes precedence over justice. Rawls wrongly believed that utilitarianism had only the form of teleology and that it ignored the separation of individuals. However the utilitarianism of teleology does not ignore the separation of individuals in the sense of Rawls. Rawls confused the two forms of utilitarianism and thus constructed a theoretical hybrid of internal inconsistency. Rawls advocates a weak theory of good and argues tha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theory of perfection and the theory of imperfection is a dispute over the primacy of the right and the good. The real difference, however, lies in the nature of good. As a perfectionist, commitment Skopos is not needed, nor is commitment obligation Theory as an anti-perfectionist.
【作者单位】: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
【分类号】:B82-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杰,毛兴贵;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涤非;;自由软件的伦理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2期

3 朱文文;;威廉姆斯道德哲学的“反理论”视角[J];理论建设;2007年06期

4 王瑞兵;;功利主义的伦理辩护[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5 陈江进;;善何以定义正当?——论罗斯对理想功利主义的批评及其启示[J];兰州学刊;2006年02期

6 黎永乾;何小英;;论核伦理学构建的理论基础[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王海明;功利主义与义务论辩难[J];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8 徐锦中;对道德义务论和功利主义目的论的思考[J];理论与现代化;2005年02期

9 李晓红;张朝霞;;论网络伦理学基本理论的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10 张秀;;正义、功利与平等——兼论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J];探索;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锦中;郭莹;;在中西道德哲学比较中对义务论和目的论的解读[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玮;;亚里士多德与当代美德伦理学[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顾肃;;当代西方道德与政治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4 赵修义;;功利主义再反思[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刘仁贵;;为他性道德和为己性道德——道德的二重性及其人性根基[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6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三卷)[C];1994年

7 唐凯麟;王泽应;;毛泽东伦理思想论要[A];毛泽东研究总第1辑2006年第1辑[C];2006年

8 詹万生;;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义利之辩与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义利观教育[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9 高国希;;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10 王平;郭蓉;;形式主义的生存论观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2 刘啸霆;网络伦理开启新文明重构[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英]尚塔尔·墨菲/著 尹树广/译;民主的伦理学[N];社会科学报;2004年

4 邢贲思;理性、正义和善[N];学习时报;2002年

5 陈会林;集体主义:功利伦理与奉献伦理的辩证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6 刘晓玲 肖君华;生育伦理的发展走向[N];光明日报;2004年

7 丁栋虹;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性[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孙学君;孝文化与和谐新农村建设[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系 崔秋锁;伦理学创新与方法论转换[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市场经济大师的伦理思考[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景平;善恶的人性尺度和社会尺度[D];吉林大学;2007年

2 胡道玖;可行能力:阿马蒂亚·森经济伦理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陈绪新;信用伦理及其道德哲学传统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4 杨礼富;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探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韩国庆;道德合理性的重建[D];复旦大学;2012年

7 冯洁;论戊戌时期的乐利学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夫伟;迷失与追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庞晋伟;崇善的大学[D];东南大学;2006年

10 王兆响;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三大转向与当代建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健伟;以目的论的方法重建德性伦理学——《德性之后》伦理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李波;从功利主义到正义论的嬗变及其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杨志华;普遍规定主义与偏好功利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立林;西季威克直觉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冀艳丽;莎夫茨伯利的道德情感论[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李爱国;罗斯义务论直觉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隋洪波;道德原则的当代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郝振斌;论密尔的功利主义道德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娟;西季威克的幸福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马保华;SA8000的伦理学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317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317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