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德性修养思想研究
[Abstract]:The theory of virtue cultivation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an learning. Lu Jiuyuan, a thinker of Southern Song Dynasty, gave full play to the theory of Confucian virtue cultivation. The content of Lu's moral cultivation thought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goal of learning to be a man; second, the cultivation basis of the original mind, the evil and the deviation; and the third,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exfoliation" and "self-reflection". Lu's moral cultivation thought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Confucianism for his own study, which has an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rise of Yangming psychology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can not be ignored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B82-0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堰永;;原意复归——意义创生:朱熹诠释学追寻的最佳境界[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2 姜家生;;研究生就业“既成事实”心理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李华;;论孟子《诗》说在汉代的影响——以齐诗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彭启福;;朱熹的知识论诠释学和陆九渊的实践论诠释学[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彭启福;;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从“六经注我”与“我注六经”谈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武莉;;《今古奇观》体现出的人性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0期
8 郝兴宏;;象山、阳明“心即理”说之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9 李育富;;南宋书院的哲学特色及其现代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张二远;;儒法道释的融合与个体的和谐存在[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建萍;蔡清及其易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高连福;孔子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及其会通[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陆九渊人生哲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宏;《人谱》与蕺山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征清;“天人合一”与新建构认识翻译范式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陈利娟;谢良佐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刘世红;彭龟年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甘映红;论海瑞的行政人格[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丽婷;王安石与《维摩经》、《楞严经》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富河;和会朱陆——吴澄哲学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海伟;章学诚历史哲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波;二程之学在近现代中国[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柱才;陆九渊心学的两个根本观念[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2 黄黎星;论陆九渊《易》说中的社会人事观[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雨农;朱熹和陆九渊的学术胸怀[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饶小敏;陆九渊道德修养思想略论[J];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许怀林;;陆九渊家族及其家规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6 涂宗流;陆九渊荆门之政功不可灭[J];抚州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7 苏洁;陆九渊“吾心即是宇宙”的认识论意义[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3期
8 吴文丁,杨小光;陆九渊考卷手钞本的考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朱熹和陆九渊的异同[J];文史知识;1996年08期
10 李延仓;试论朱熹与陆九渊心性论的区别[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国平;;陆九渊独立型人格思想的现代价值[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2 黄建荣;陈志云;;陆九渊的近体诗格律分析[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3 顾春;;试论陆九渊教育哲学与禅宗关系[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于少海;刘毅;;陆九渊对王安石变法态度的考辨[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5 陈明华;;陆九渊德育思想的现实转换[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6 张东海;;南宋江西陆子学派的形成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顾春;;陆九渊教育哲学之心性论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杨安邦;;陆九渊程文二题——析“取予两得”、“宽猛相济”两说[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9 徐国华;;试论陆象山的诗文创作[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10 刘桂林;;浅谈刘埙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兆肆;“大人”是谁?[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黄进;要成为卓尔不群的法大人[N];法制日报;2011年
3 卢忠仁;“鹅湖之会”随想[N];人民日报;2009年
4 王彬;真伪先须辨古今[N];文艺报;2009年
5 海南日报记者 李冰 实习生 文诗亮;夏弘禹:“早教其实是在教大人”[N];海南日报;2010年
6 张澍军;哲学修养与德性修养[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晚成;文脉通古今 名人为我用[N];江西日报;2009年
8 张小平;拉萨的“张大人”花[N];人民政协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杨进;“小人书”大人买 老版连环画俏起来[N];中国煤炭报;2000年
10 倾倾;孩子对大人的“再教育”[N];中国邮政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舒绪;陆九渊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杨朝亮;李绂与《陆子学谱》[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陈忻;象山派心学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毕游;从朱陆异同到朱王异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6 王新营;本心与自由[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曾凡朝;杨简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石明庆;理学诗论与南宋诗学[D];南开大学;2003年
9 张建民;宋代《尚书》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鲍希福;三教本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娜;从文本和图像看中国古代的“大人”观[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叶君;论陆九渊对佛教哲学的融摄[D];安徽大学;2004年
3 陈明华;陆九渊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现代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家涛;陆九渊的“问题”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7年
5 刘英波;陆九渊的“存心伦理”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6 许军华;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以人为本[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葛维春;陆九渊心性论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陈明君;陆九渊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刘磊;陆九渊经典诠释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彭艳梅;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32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32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