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比较哲学的元问题及道德形态学方法再思考

发布时间:2018-07-18 13:27
【摘要】:哲学形态的"一与多""古与今""中与西",是人们理解比较哲学及其方法时绕不过去的元问题。以抽象模型为指引,分析儒家伦理与现代性的比较哲学论题中的普遍性理论预设,会敞开道德形态学方法的问题意识。该问题意识包括形态学的视角,开放总体性的理念,以及"比较性思维与伦理思维"相契合的思维方式。反思比较哲学开出道德形态学方法的意义,要回应启蒙视角上的三问:我们如何定义"普遍性"?我们如何避免视角之误置?我们如何敞开一种形态学的远见?由此得出结论:道德形态学方法作为比较哲学方法引入道德哲学,将拓展启蒙视野的广度;当前中国道德探究亟需在文化政治和观念史批判中开启道德形态学的远见。
[Abstract]:"one and more", "ancient and present" and "middle and west" in the form of philosophy is a meta-problem that people can not go around when they understand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nd its methods. Guided by the abstrac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upposition of universality theory in the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Confucian ethics and modernity, which will open the problem consciousness of moral morphology metho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problem includes the perspective of morphology, the idea of openness, and the mode of thinking that "comparative thinking and ethical thinking" fit together. Reflect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morphology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we should respond to the three qu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lightenment: how do we define "universality"? How do we avoid misplacing of perspective? How do we open up a morphological vi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moral morphology into moral philosophy as a method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will expand the scope of enlightenment field of vision, and that moral inquiry in China is in urgent need of opening the foresight of moral morphology in the critique of the history of culture, politics and idea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命伦理的道德形态学研究”(项目号:13&ZD06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进 ,刘俊哲;比较哲学的方法论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2 R.帕尼卡尔 ,刘德中;比较哲学:比较什么?[J];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09期

3 彭越;西方比较哲学发展概述[J];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4 范传鸿;;关于比较哲学的一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5 倪培民;;探涉比较哲学的疆域[J];学术月刊;2006年06期

6 牟博;储昭华;金兰;;关于“四宗罪”的评析与比较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世界哲学;2007年01期

7 张志伟;;跨文化的哲学对话如何可能——关于比较哲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8 何关峰;;比较哲学方法论研究述评[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李艳辉;;《德性之镜》:比较哲学研究怎样进行?[J];中国图书评论;2009年10期

10 胡岩;;解释与创造:比较哲学研究的两种定向[J];云梦学刊;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淼洋;;世界性、多元性、互补性——比较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前景[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演讲人 田辰山;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意义[N];人民政协报;2011年

2 牟博 《比较哲学》主编、美国加州圣荷塞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比较哲学》:推动不同研究进路开展建设性交锋-交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牟博 美国加州圣荷塞州立大学哲学系;关于哲学研究的比较哲学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牟博 美国圣荷塞州立大学比较哲学研究中心;比较哲学中的建设性交锋-交融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本文编号:2132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32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9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