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儒家的“修身”论及其内生现代性转化

发布时间:2018-07-22 21:10
【摘要】:儒家的"修身"论是儒家伦理的重要内容。儒家高度重视"修身"的作用,认为它既有提高个人道德水平即"自立"的重要功能,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儒家"修身"论的目标是提升境界,完善人格,成德成仁,成圣成贤。为此,儒家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修身"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反己论、慎独论、重微论、改过论等。反己即"反求诸己",也可称作内省。反己一方面要求人们见善思齐,另一方面要求人们见不善知自省。慎独是在别人看不到的独处情况下,也能谨慎小心地认真遵循道德规范行事,不因无人监督或无人注意而胡作非为。重微强调的是道德修养须从小处入手,从而实现根本的变化,它所重视的是道德的积累过程。改过要求人们不掩饰过错,并且尽力自觉、及时、断然的改过。儒家的"修身"论虽然是一种历史资源,但其中的不少内容对现代人的人格修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仍具鲜活的现实生命力。引伸出来的话题是,在今天的历史场景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弘扬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优秀传统道德,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bstract]:Confucian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fucian ethics. Confucianism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self-cultivation",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the personal moral level, that is, "independence" important function, but also is the foundation of ruling the country. The goal of Confucian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is to improve the state, perfect personality, and become virtuous and saintly. Therefore, the Confucianists als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ncrete methods of "self-cultivation", among which the more important ones are anti-ego theory, cautious independence theory, emphasis on micro-theory, reform theory and so on. Opposition is called introspection. On the one hand, it requires people to see the good, on the other hand, it requires people to think about themselves. Caution is the ability to act carefully and conscientiously in a situation of solitude that no one else can see, and not to act indiscriminately because no one is watching or paying attention to it. The emphasis is that moral cultiv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small place so as to realize the fundamental change, and what it pays attention to is the process of moral accumulation. Change requires that people do not conceal their mistakes, and try their best to change consciously, in time, and categorically. Although the Confucian theory of "self-cultivation" is a kind of historical resource, many of its contents have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to the personality cultivation of modern people and still have fresh realistic vitality. The topic is that, in today's historical scene, we should carry forward the Confucian ethics as the core of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morality, promote the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思政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15MZD014)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ZXB04) 黑龙江工程学院博士科研基金项目(2012BJ26)
【分类号】:B8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柴文华;李迪;;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生命力——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关系[J];学术交流;2014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辉;;儒家的“修身”论及其内生现代性转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2 顾文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大学生道德价值观教育[J];新疆社科论坛;2015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柴文华;;论儒家伦理中的“活元素”——兼谈普适价值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J];求是;1996年2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树华 ,叶普照;从儒与禅的比较看儒家的道德传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黄钊;论积极推进儒家道德向现代转换[J];长江论坛;2005年04期

3 孙艳红;;儒家的养生哲学与传统养生文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许建良;;儒家道德认知系统的狭隘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徐宝锋;;《礼记》儒家的身份与情感焦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朱杰人;;儒家价值同样有普世性[J];社会观察;2013年07期

7 任遂虎;;儒家人格说评析[J];学术月刊;1992年11期

8 杨通进,江娅;儒家道德在近现代中国演变的轨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年04期

9 崔大华;儒家道德精神与我国现代化进程[J];齐鲁学刊;1995年02期

10 黄钊;新道德的建设必须大胆借鉴儒家道德遗产[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明星;;论儒家道德优势的生成——基于道德与历史的分析[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艳芬;孙斌;;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3 陈美健;;谈儒家的修身原则和对儒家道德的继承[A];历史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C];1995年

4 董平;;儒家道德的根据[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吉萍;;早期儒家道德修养的途径及特点[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孙斌;张艳芬;;谁之道德与何种现代化——儒家道德与现代化问题[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崔梅;;儒家道德教育的现代意义[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品端;;儒家的修身思想及其现代价值[A];“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道岭;;儒家道德哲学及其对德育回归生活的实践意义[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优秀课题成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罗江文;;从《论语》等先秦典籍看儒家诚信思想[A];孔学研究(第十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洪兴;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N];光明日报;2014年

2 李玉洁 黄有汉;谈谈儒家的和谐思想[N];北京日报;2004年

3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李存山;道德的“变”与“常”[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雷公 作者单位 市委讲师团;儒家廉政思想刍论[N];蚌埠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陈菁霞;张千帆教授谈儒家道德哲学中的“尊严”[N];中华读书报;2012年

6 唐文明;感伤主义护教儒学的终结[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7 俞大铨;儒家道德理念的传承和发展[N];西安日报;2007年

8 袁青鹏;自身素质决定企业生死存亡[N];经理日报;2006年

9 袁青鹏;民营企业家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哲学?[N];赤峰日报;2006年

10 刘芳;启蒙与复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干春松;制度化儒家的解体(1895-191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张英;传统儒家生死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张丽君;魏晋道德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史梦薇;传统儒家的压力应对观及其当下意义[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东海;儒家道德思想对提升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水平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张梦娇;儒家的廉政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江南大学;2015年

3 潘玉清;儒家道德文化视角下的网德培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4 于亚敏;儒家道德思想对现代韩国小学德育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5 张伟;儒家道德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山东大学;2008年

6 刘双立;儒家道德规范与修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7 郭辉;儒家“忠恕”思想的历史转换及当代价值[D];南昌大学;2011年

8 刘丹;儒家道德修养理论的现代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9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吉莉;儒家的人生观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38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38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