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置具体性谬误”批判与价值生态自觉——过程哲学视阈中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的价值基础审视
[Abstract]:The criticism of "misplacing concreteness fallacy" in process philosophy contains profound value rational consciousness, which uses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e purpose" and "value restriction" to bridge the rationality of tools and purpose, the universality of value and the diversity of value by the principle of "subjective purpose" and "value restriction". The mechanical opposition between subjective value and objective value. This provides a valu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for moral philosoph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morality. Its spiritual essence and value mechanism not only li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ral subjectivity based on free rights and ethical totality based on entity subjectivity, but also the ecological unity of cognitive structure and impulse structure.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development and moral life has been established.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社会转型期的道德发展及其秩序化研究”(2013SJB720011)
【分类号】:B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贺来;价值秩序的颠倒与现代社会的命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2 马库斯·福特,严明;价值形而上学语境中的高等教育[J];求是学刊;2005年03期
3 大卫·R.格里芬;曲跃厚;;怀特海的道德哲学[J];求是学刊;2007年04期
4 小约翰·B·科布 ,张学广;怀特海的价值理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5 樊浩;;“生态文明”的道德哲学形态[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6 大卫·洛伊;武云鹏;;过程心理学之哲学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宫睿;;拉兹的价值的社会依赖性理论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生态论文艺学的社会生态维度[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刘长林,李云飞;试析陈独秀的“以科学代宗教”思想[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3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初宇平,秦立清;先进文化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Z1期
5 林成滔;;20世纪西方学界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吴国盛;;芒福德的技术哲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宋春阳;科学理性时代的语言学研究——理性主义的发展与语言学研究[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8 李醒民;;论科学实在[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9 杨丽;温恒福;;怀特海对17世纪实体哲学的批判[J];北方论丛;2011年05期
10 宋儒梅;;生态伦理价值的低碳诉求[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虹;;和谐社会视域下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追问[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李世雁;;现代生态学的后现代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3 于一鸣;;大科学时代的科学与宗教[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刘益宇;;两种信仰系统的“和而不同”——科学与宗教交融何以可能[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王志芳;;简单性维度下科学的真与美[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6 高原;;“智识”的科学与“真如”的佛法——太虚大师科学思想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郭佩惠;;论文化多样性与和谐文化[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武际可;;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力学?[A];力学史与方法论论文集[C];2003年
9 汪帮琼;;论知识的客观本质及其对于现代文明的复杂意义[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孙红霞;;18-19世纪浪漫主义反科学思潮[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辉;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胡岩;重建理想的自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贵礼;论当代教师思维方式变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文明;学科和课程的分化与综合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鑫;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及其意义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小妹;“自然状态”范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张敏;小学班级管理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潇柳;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宝峰;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肖春平;社会的空间想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晓锦;从技术理性到理性技术的嬗变[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漆协;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未来中国科学发展契机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洪琴;生态学视野下的认知学习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宪清;;社会关系与儿童道德发展初探[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4年06期
2 王宪清,岑国桢;试论社会关系与儿童的道德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1985年02期
3 李国榕;宋尚桂;;评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J];齐鲁学刊;1987年03期
4 肖巍;两种道德发展观的争论[J];学习与探索;1997年04期
5 贺亮锋,祝蓓里;体育教学对儿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9年03期
6 史宝麟;关于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几点认识[J];遵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石伟;友谊和道德发展关系的理论和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0年02期
8 廖全明;当代西方道德发展理论研究综述[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孔润年;瞻望21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和道德发展[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李水弟;陈付龙;;论社会转型期道德发展的动力始点[J];理论与改革;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顾海根;岑国桢;李伯黍;;汉族与少数民族儿童道德发展比较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邓伟志;;市场经济与道德发展[A];海派商业文化论文集[C];1995年
3 ;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4 康蕾;;员工的道德能力有可能提高吗?——基于广州外来务工人员道德发展的实证研究[A];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社会心理研究[C];2012年
5 李晓文;;依人生发展本性探询德育路径[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李薇薇邋陈颖;我国未成年人道德发展达到中等或较高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本报记者 赵乃林;志愿服务是道德发展的源头活水[N];辽宁日报;2011年
3 耿银平;时代呼唤好人品格[N];梅州日报;2012年
4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 吴灿新;民族文化在当代道德发展中更具根本性意义[N];南方日报;2014年
5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协商新报;2009年
6 雷泓霈;媒体应挖掘奥运会的教育价值[N];中华新闻报;2008年
7 雷泓霈;要挖掘奥运会的教育价值[N];农民日报;2008年
8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钱广荣;传统美德及其承接的基本问题[N];光明日报;2009年
9 长春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 王昊;高品格文化下重构与学生心灵共成长的德育生态体系[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昕;流行文化影响下“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戴剑;科技进步与道德发展互动系统的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3 戴霞宁;青少年道德发展环境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继鑫;西双版纳傣族青少年儿童社会道德发展反映及其文化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刘荃;四川省部分高校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92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9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