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权利个人主义与道德个人主义辨析——兼论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现状和趋势

发布时间:2018-08-20 09:13
【摘要】:17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个人主义思潮——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权利个人主义主要是感性的,它强调个人获取和占有财产、追求幸福的权利(洛克)以及得到个人安全的权利(霍布斯)。这种个人主义实际上主张权利高于责任,权利优先于责任。道德个人主义主要由康德建立,在康德的笔下,个人上升到了道德人格的层面,他超越了欲望满足阶段,在内心中给自己制定了道德法。这种道德法是具有理性精神、获得了独立、能够自主自律的现代人给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道德个人主义主张责任高于权利,责任优先于权利。在当代中国,权利个人主义大行其道,道德个人主义"芳踪难觅"。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将日益提高,中国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公民社会。具有公民精神的中国人将同时坚持权利个人主义和道德个人主义,并使两者达到某种平衡。
[Abstract]:From the 17 th century to the 18 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two opposite individualism, right individualism and moral individualism. Right individualism is mainly perceptual, emphasizing the individual's right to acquire and possess property, the right to happiness (Locke) and the right to personal security (Hobbes). This individualism actually claims that rights prevail over responsibilities, and rights take precedence over responsibility. Moral individualism was mainly established by Kant. In Kant's writing, the individual rose to the level of moral personality. He transcended the stage of satisfying desire and made moral law for himself in his heart. This kind of moral law has the rational spirit, has obtained the independence, the independent self-discipline modern person formulates to oneself the moral code. Moral individualism advocates that responsibility is superior to right and that responsibility takes precedence over right. In contemporary China, right individualism is popular and moral individualism is hard to find.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e degree of democratization and rule by law of Chinese politics will be increased day by day, and a new civil society will emerge in China. The Chinese with citizenship will stick to both right individualism and moral individualism and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them.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广西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2012MDZD002)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理论学科建设经费资助项目
【分类号】:B8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甘绍平;;应用伦理学在中国的兴起[J];学习与实践;2006年10期

2 施晓花;;构建公民社会的多元价值观[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年06期

3 张舜清;;公民社会与儒家伦理[J];中州学刊;2006年04期

4 邓新年;;论当代中国公民伦理建构的基本特征[J];湖南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5 龙静云;李茂平;;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J];江汉论坛;2007年11期

6 贾新奇;;从制约的角度来理解公民伦理[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许丽;刘玉艳;;公民社会与社会道德教育载体的变迁[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8 杨喜梅;;公民社会—公民道德权利建设的进路与期待[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杨喜梅;;我国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公民道德权利建设[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10 杨喜梅;;浅析公民伦理与道德权利的价值耦合[J];商业时代;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龙静云;;民间组织在现代公民社会中的道德整合功能[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马寅卯;;国际善治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3 江雪莲;;和谐社会的政治构建和伦理构建论纲[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4 张继栋;;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观念的更新[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6 杨志刚;;《朱子家礼》与中国礼学的若干问题[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矫海霞;;从伦理学视角看民间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曲瑞华;“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甘绍平;走进公民社会的应用伦理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肖俊;公民社会的义务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4 崔卫平;公民参与和社会正义[N];南方周末;2004年

5 石剑峰;徐贲谈公共话语的伦理[N];东方早报;2010年

6 首都师范大学 王淑芹;消费伦理:公民社会的公共德性[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粤;公民信息权利的伦理审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熊节春;善治的伦理分析[D];中南大学;2012年

4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罗成翼;雷蒙·阿隆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洁;制度诚信与公民伦理精神[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喜梅;公民伦理与道德权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韩巧灵;城市社区民间组织的道德建设功能及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许静;诚信的历史路径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田海;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伦理学探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潘轶斐;公共生活中的公民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邝英;发展伦理视域下的“两型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8 成智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制度伦理的价值取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丽萍;现代公德构建何以可能[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莲芳;行政伦理视域下非直接利益冲突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93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93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