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道德伦理论文 >

回归原初的生活世界——海德格尔的伦理之思

发布时间:2018-08-20 15:34
【摘要】:海德格尔的思想源于人的存在,但他并没有提出自己的伦理学。不仅如此,他还反对后来作为一门学科进行建设的伦理学科,要求回到更为原初的思想和生活世界本身。因为在海德格尔这里,原初的生活世界是天地人神的四元世界。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对传统形而上思想的放弃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它是否扬弃了形而上学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是它泰然让之的一种样式。与意愿相反,泰然让之是另一种思想方式,对万物的泰然让之是完全不同于作为万物的设定和控制的思想方式。只要思想在此以泰然让之面对万物的话,那么,它将让万物作为万物物化,对万物的泰然让之也意味着对于神秘的敞开,亦即将神秘当作神秘。以此方式,泰然让之和敞开自身带来了人与世界的新的相互关系,允诺于我们一个新的根据和基础,在此,我们在技术世界之内能够无危险地站立并能幸存。
[Abstract]:Heidegger's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existence of man, but he did not put forward his own ethics. Not only that, he also opposed the ethical discipline that was later built as a discipline, demanding a return to the more primitive thought and the world of life itself. For here in Heidegger, the original world of life was the quaternion of heaven and earth, man and god. For Heidegger, the abandonment of traditional metaphysical thought has two meanings: on the one hand, whether it has subjugated metaphysical thought; Contrary to will, it is another way of thinking, and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way of thinking as the creation and control of all things. As long as the mind here to let it face all things, then, it will let all things as the materialization of all things, the calm of all things also means to open up to the mystery, also will be mysterious as mystery. In this way, allowing peace to open itself brings about a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promising us a new basis and foundation, in which we can stand and survive without danger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基金】:2012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12QNZX007
【分类号】:B8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秉福;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思想探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2 彭公亮;试论海德格尔对早期希腊思想的诠释[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李向辉;;当代教育学理论发展泛哲学化倾向原因探析[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彭未名;论生存主义的教育选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06期

5 殷旭辉;;返回生活世界——晚年胡塞尔对欧洲危机的思考和克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丁祖豪,张玉龙;论近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J];齐鲁学刊;2000年03期

7 张文喜;存在之真理及其政治哲学之解构[J];齐鲁学刊;2003年01期

8 王绪琴;朱红;汪静静;;科学文化的繁荣与哲学的回归[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吴学国;海德格尔晚期思想中的“上帝”[J];求是学刊;2002年04期

10 李致远;;现代柏拉图解读路向管窥[J];求是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坚;高红艳;;新闻理论研究中的方法论试探[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李猛;;胡塞尔的生活世界对两种文化的融合[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绂文;李泽厚“情本体”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5 应方淦;基于生活世界视角的成人学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周宽;后形而上学与美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中起;理性主义的范式转换及其当代价值[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莫斌;论爱尔兰根学派建构主义方法论的问题域[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宋朝普;青年卢卡奇对现代性的批判[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涛;生活世界与感性世界[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炜;海德格尔的技术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忠利;海德格尔艺术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升月;交往理论视域下大学本科课堂师生精神互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肖凯;人的自我完善与学校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史俊杰;试论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与人文之思[D];兰州大学;2011年

7 牛文绩;禅宗语境中的海德格尔思想[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新香;研究生思想品德互动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于娜;幼儿园班级生活中的儿童形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文成国;马克思哲学语境下的科学实践哲学[D];江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琴;;克隆人技术与海德格尔的技术观[J];理论界;2007年10期

2 W·L·迈克布莱特,向晨;最近西方哲学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J];学术月刊;1994年09期

3 徐贲;当今中国文化批评的伦理资源[J];文艺争鸣;1997年03期

4 黄海国;尼采和海德格尔价值论是另一种人生价值论[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5 杜承铭;论市场经济的工具理性伦理的本性、要求与特点[J];现代哲学;1999年02期

6 樊浩;价值冲突中伦理建构的生态观[J];哲学研究;1999年12期

7 魏新华;六字人性论─—新思力伦理规范[J];冶金政工研究;2000年01期

8 龚天平;伦理:现代管理的应有追求[J];襄樊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9 顾颂瑶;浅论伦理资源[J];求实;2004年S3期

10 那薇;庄子的仁义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少锦;;当代中国水伦理初探[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均虎;鲁云倩;李海涛;;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医学伦理二律背反现象的思考[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3 方旭东;;身体伦理:一个隐而不显的儒家传统[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永福;;医患关系——伦理和法律属性比较研究[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梅进禄;;试论江泽民的科技道德思想[A];2002福建省科技界科学道德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2年

6 邹顺康;;厘清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肖群忠;;“生活伦理”论[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樊浩;;“经济伦理”:一个虚拟命题?[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孙筱泠;;责任与应答——海德格尔原伦理学初探[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俊;公民社会的义务伦理[N];深圳特区报;2010年

2 王晓渔;在“虐猫事件”中反思动物伦理[N];东方早报;2005年

3 陈光宇 迟学芳 ;树木有道德身份吗?[N];浙江日报;2005年

4 徐州师范大学 胡相峰 陈延斌;古代尚俭戒奢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N];光明日报;2005年

5 鄂伦;环境·科技·伦理[N];湖北日报;2000年

6 赵晓;呼唤财富伦理[N];经济观察报;2003年

7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柴为民;质量伦理中的道与德[N];中国质量报;2007年

8 康健;从一元伦理到多元伦理[N];学习时报;2000年

9 刘康德;朴散为器与老庄伦理[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李平晔;宗教与伦理[N];中国民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世民;论财富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春晨;市场经济伦理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赖志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伦理特质[D];复旦大学;2004年

4 廖小平;伦理的代际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刘庆华;经济伦理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李建立;经济分析的伦理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陈宏平;经济全球化与道德嬗变[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施祖军;商业之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段伟文;网络空间的伦理基础[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尔河;从天道、伦理到政治[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永辉;“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3 钱彦琮;高技术武器的伦理考量[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4 韩丹;发展的伦理审视[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伦理重构[D];华侨大学;2001年

6 朱银端;网络中的伦理问题、原因与对策[D];浙江大学;2002年

7 谭铁军;禁止克隆人的伦理根据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会永;海德格尔与现代西方伦理学转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小军;“经济人”假设的伦理思考[D];湘潭大学;2003年

10 窦莉梅;试论跨国公司的伦理问题[D];新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941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941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