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制度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Abstract]:Lenin was the first practitioner of Marxist theory and the founder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t system. He stressed that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stination of formulating policies should be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is to achieve social equity, justice, and democracy; and that those in power must perform their duties with due diligence. Lenin's though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system ethic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y, politics, culture, society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as well as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南华大学党政办;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列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12BZX069
【分类号】:A821;B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锡;;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启示——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有关经典论述[J];伦理学研究;2009年02期
2 刘琳;;列宁经济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逻辑[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伟;列宁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主要贡献[J];道德与文明;1984年02期
4 ;列宁谈性关系和性道德[J];道德与文明;1995年01期
5 郑祖泉;无产阶级对待妇女、家庭和婚姻的态度——学习列宁关于妇女、家庭和婚姻问题的论述[J];道德与文明;1984年02期
6 李彪;李维岳;;马克思主义制度伦理价值取向分析[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玉戈;道德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吗[J];高校理论战线;1993年05期
8 朱宏霜;;社会制度的个体德育功能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张锐;王永亮;;论正义感与社会制度[J];现代商贸工业;2007年11期
10 翟晓英;;论经济行为的伦理底蕴[J];中国市场;2011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蒲济平;;家庭道德建设与代际关系调适[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高国希;;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3 李建学;;论儒家“忠恕”之道的永恒价值[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4 冉光芬;;重建社会诚信的价值和意义[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范明英;郑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内涵、特征与彰显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高国希;;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7 封海清;;论孔子的义利观与现代经济伦理构建[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8 杨秀香;;幸福与信任的重建——信任价值的当代生活视角[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9 张一华;;积极应对家庭的发展变化 争取有个温暖的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贺善侃;;社会转型期的理想人格塑造[A];社会转型与价值观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向阳;实现核心价值观须加大制度建设投资[N];陕西日报;2006年
2 杨秀香;信任危机与信任重建[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四平师范学院 兰秀良;社会伦理学构想[N];光明日报;2007年
4 包俊洪;建设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周善铸邋 寄自加拿大;“融入”最难是伦理[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陈泽环;学说史中的应用伦理学[N];光明日报;2007年
7 刘雪松;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灾害伦理文化[N];光明日报;2007年
8 沈湘平;从“和而不同”看社会核心价值体系[N];中国社会报;2006年
9 骆承烈;孝道及其现实意义(摘要)[N];新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超良;制度德育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泽亚;“经济人”与经济制度正义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国;试论人的幸福与道德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6年
2 朱蕾;正义中的善[D];山东大学;2007年
3 刘翠;功利与公正的伦理走向与现实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4 方士敏;信任问题的社会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5 王晓琼;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李磊;论技术与伦理的张力[D];长安大学;2008年
7 张斌;论制度伦理[D];郑州大学;2006年
8 韩晓静;古典功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冉小平;社会契约与制度正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彦平;幸福与德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96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falvlunlilunwen/2196749.html